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神学家和西方教会的代言人,阿奎那深入讨论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如何协调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对待异教徒、如何对待叛教者等。针对不同情况,他的政策也不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保持基督教国家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打击异教力量和异端分子,维护和加强教会的势力。  相似文献   
2.
汉弗莱公爵是英国人文主义之父,也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亨利六世的护国公。近百年来西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时所持态度截然不同。辅政期间,在文化领域,他提倡用英语语言创作,推动英语翻译运动的形成,大力支持英语语言的发展。在政治生活中,他对内力图弱化大贵族的权力,对外反对教皇权威,为加强王权不懈努力。其文化成就与政治努力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折射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汉弗莱公爵是英国人文主义之父,也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亨利六世的护国公。近百年来西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时所持态度截然不同。辅政期间,在文化领域,他提倡用英语语言创作,推动英语翻译运动的形成,大力支持英语语言的发展。在政治生活中,他对内力图弱化大贵族的权力,对外反对教皇权威,为加强王权不懈努力。其文化成就与政治努力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折射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包来军 《理论界》2013,(3):132-135
13、14世纪初是法国卡佩王朝王权集权、民族国家开始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政治因素主要有:坚持王室领地扩张,建立王室行政体系,追求王权神圣性。其法律因素主要有:法学家阶层的形成;王室立法的发展;建立了以王室法庭为核心的司法权执行体系。王室政治权威和法律权威不断增强,都使法国王权集权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王婷 《船山学刊》2006,(1):43-45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公私两无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宗法观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反思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荀子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构想反映了儒家学说为适应战国末期的社会转型而发生的理论变迁。荀子提出了礼法互补、王霸并用的系统理论,为大一统王权政治提供了最佳的治国模式。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制度建设,荀子论述了他的王政和王制的思想。荀子主张尊君,以树立和维护君主的权威,同时又主张以儒家的道统与民本思想为主,建立起对君主的权力与意志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法律思想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其早期法律思想取向主要是认为“中国必用西法”;中期法律思想取向主要是认为“中国必不能用西法”;晚期法律思想则认为“法制与民主的前途必在中国逐步展开”。其早期法律思想是其功利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中期法律思想与晚期法律思想,则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但侧重点不同,中期侧重人的因素,晚期侧重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命神话"指以宣扬"天命"思想为主的神话,主要包括感生神话、异相神话与异象神话。自汉代至晚清,在中国正史中,感生、异相与异象成为历代帝王神圣诞生神话必不可少的叙事情节:帝王或因其母亲感天受孕而生,或天生异貌,或出生之际天降异象。这三类"天命"神话本质上是政治神话,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建构意图。借助于帝王诞生这一神话主题,"天命"神话通过感生、异相与异象这三种方式介入王权历史叙事。在此过程中,作为元叙事的"天命"神话因其表述皇族的神圣起源而进入历史,进而成为王权意识形态建构的塑造性要素。根本上说,自商周以来关于"天"的神话信仰,作为"天人感应"核心内容的五行理念,以及关联宇宙论所强调的"天命"观,三者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中国正史中的"天命"神话。  相似文献   
9.
"天命"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源点,纵贯中国历史的王权政治理论就发端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天命观。虽其实质在于确认王权统治的合法性,但天命观的产生与演变尤其是王权政治对其改造的过程都伴随着神权色彩的淡褪和历史的进步,并对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作为洛"域"人的总体的结构性象征体系"域"论加以描述,可以探讨当地人意识和无意识中关于"域"的观念,包括神圣方位、等级与王权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分期;提出一种不受西式历史观念影响的本土文化-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