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也将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针对民族生态环境保护的田野资料和文献,从深生态学和后现代法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变形的 "文本"--梭戛生态博物馆的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合作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长角苗传统文化艺术。2000年7月间,笔者来到梭戛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发现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现象。4年之后,笔者再访梭戛,看到当年的矛盾现象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激化和突出,进而走向“变形”。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存在矛盾作人类学的观察和总结,分析和探讨当今传统艺术保护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政治人类学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新政治人类学适时而变,打破以1940年《非洲政治制度》定义政治人类学的界限,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权力",使得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无限延伸。新政治人类学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政治现象,关注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精神、探寻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以及人类权力的产生和异化等问题。新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抓住了政治体系变革的关键,相比于传统政治人类学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荣昌陶器技艺是中国传统陶器技艺的重要组织部分,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久负盛名,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又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陶都”。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荣昌陶器为巴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重新梳理荣昌陶器技艺产生和发展的场境,发掘潜藏在陶器技艺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动因,能够使我们在文化生态和生产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荣昌陶艺。  相似文献   
5.
当研究者进入田野田野对象就会试图将研究者放置在一个位置上,而研究者也会给自身寻找一个适合的位置.田野对象对研究者的定位反映的即是一般的社会性别价值。通过对12位女性研究者进行访谈,拟了解女性研究者是否因自身性别而遭受困境,其性别先前理解又是如何影响她对于性别差别遭遇的反应的。结果发现,虽然处于不同的年龄、专业领域,拥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女性研究者在田野中的经验却有着相似之处。即她们的专业角色被忽视,更多地被视为传统女性的角色。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为了使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女性研究者通常的选择是表现得有礼貌或者不得不忍气吞声。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陶云逵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领导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对云南石佛铁路沿线开展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凌纯声先生1930年的赫哲族田野调查是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界一次科学的实地调查,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从现代中国提倡和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背景来审视这次田野调查.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逐渐从吸收传播"西学"向研究中国历史、社会、民族文化转变,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努力,从而形成了提倡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风气,而且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学术实践.这次田野调查与那个时代的学术背景密切相关,并且体现出其学术背景.本文还论述了蔡元培先生与这次田野调查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居于青海省循化县的少部分撒拉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迁居该省乌兰县希里沟地区,逐步形成柴达木盆地第一个撒拉族移民村落。文章在民族学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反映了该村人口迁移、婚姻家庭、教育、宗教及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庄雪婵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5,6(3):72-78,125
庄雪婵副教授在访谈中谈到了其作为一名法国人类学家在中国进行田野实践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她深受法国人类学结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路易。杜蒙的影响,她运用杜蒙的“个人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与“整体”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提出,在中国,虽然现代的音乐活动(如摇滚乐队)和传统的音乐活动(如“京剧票友”)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她也根据自己的跨文化研究经验,指出一个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并做到不以自己的文化来衡量“他者”的文化。同时,她也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急速消逝表现出了一个人类学家的忧虑,她呼吁人类学家应该尽快到乡村把这些濒临消逝的传统文化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何群 《民族学刊》2020,11(1):51-59, 132-133
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大多面临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凝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一致起来的问题。利用“田野回望”这一认识和研究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无论是作为俄罗斯地理的边缘,还是人文的边缘——图瓦,回望莫斯科,回望俄罗斯,回望中央、核心,在图瓦感受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把脉俄罗斯社会凝聚状况。研究显示,图瓦族传统文化功能依然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大量吸收了俄罗斯文化及现代文化要素;“图瓦族”-“我们是图瓦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意识尚很浓厚,同时俄罗斯国家认同明确,并迫切希望本族、本地区获得高速发展。图瓦个案表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日益一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