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前,中国同性恋者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受西方男性研究和男性特质研究的影响,学术上很有必要关注中国的男性同性恋者。作为弱势群体的男同性恋者正在努力融入主流文化中,但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其处境又非常尴尬。中国男同性恋者受西方同性恋运动的影响衍生出其独特的话语,并为其话语权与社会身份认同的构建而努力着。理论上,福柯的话语权理论和酷儿理论有助于客观科学地研究同性恋者的话语及其身份认同,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观念。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人,同性恋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耽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依附于网络平台的,属于一种网络亚文化.它是女性通过观看唯美的男同性恋题材作品,从而满足自己对理想两性关系的期待,其背后反映的是现代女性的诉求.以5W传播理论为框架,对耽美文化的生产者、消费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影响作出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女性诉求以及青少年的性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段东渔 《人力资本》2010,(2):110-111
传说一个兄弟是Gay(男同性恋),在办公室隐藏了4年之久,年底无聊,终于打算宣布自己的身份。他跑到同事甲跟前:“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其实我是个Gay。”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人群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同性恋人群在高校中也占有较高比重,作为高校学生,对高校男同性恋的生存状况以及婚姻观有所了解。我对其中的QQ群用户异性婚姻意愿进行了解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在中国社会,传统的婚姻观念仍然占据主流地位的背景下,希望本文能使社会对同性恋异性婚姻的看法更加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5.
男同性恋文学的书写和述评在西方早已有之并延续至今,其发展与其历史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社会构建有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男同性恋是一相对普遍的现象,在神话和诗歌中有较多的表征,但在总体上又有欲言又止的特点,未能融入主流文学,在中世纪黑暗时代更是处于低谷。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漫长时期,男同性恋文学书写和述评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钟摆现象,有时有很深刻、很明晰的表征,有时欲言又止、非常隐晦;虽然很多国家还是有法律禁忌,但随着部分名家的介入,男同性恋文学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前台。20世纪以来,诸多文学大家介入了男同性恋文学的书写和述评,而且同性恋理论也得以构建。由于国别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异,加之同性恋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导致难以对其加以简单的界定,所以对男同性恋的定义和书写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但是,对男同性恋文学的书写和述评已经开始融入文学主流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英国《独立报》调查了世界在抗击艾滋病进程中仍面临的一些障碍,指出了通往无艾滋病时代十大举措。1.把重点放在同性恋和双性恋群体。在所有国家中,艾滋病在同一群体(男同性恋)中持续增长。2.减少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刘小枫 《求是学刊》2012,39(2):12-16
柏拉图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与我们身处的后现代语境毫无关系,他笔下的人物何以可能与后现代扯上关联?这个问题应该由柏拉图笔下的斐德若自己来回答——在柏拉图的作品中,文学青年斐德若这个人物出现过三次.在题为《斐德若》的对话中,斐德若显得是修辞术高手吕西阿斯的传声筒,在《普罗塔戈拉》中,斐德若显得是智术师希庇阿斯(Hippias)的崇拜者.相比之下,《会饮》中的斐德若表现得最为充分,或者说戏剧角色最为重要:正是他提出了颂扬"爱神"的倡议.②这出戏剧开场时,厄里刻希马库斯建议在座各位每人献上一篇颂扬爱神(Eros)的颂辞,理由是斐德若"好几次忿忿不平地"说,"诗人们作歌作颂把别的神都写遍了,独缺爱若斯这如此德高望重、如此了不起的神"(177a5-177b5)——看起来就像是如今所谓的"小愤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