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外语     
程维 《现代青年》2020,(3):96-96
画着画着就到胡同里了,一抬头,堵着,走路的经验,可以退出来再走。画着怎么退,过去写诗也有此感,我能那样写下去,人家也看好,可心里觉得再那样写就危险了,只能是二货,现在画画也这样,不能老重复,像白石老人只画虾,范曾只画老子出关,梵高,毕加索绝不会这么干。起码我觉得这么干,也不新鲜,不好玩啊!  相似文献   
2.
袁琳蓉 《民族学刊》2014,5(3):59-66,126-127
宗教现象是民族学者了解羌族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羌族宗教研究作回顾与反思有重要价值。二十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民族学者陶然士以传播论为依据,认为羌族是希伯来人的子孙后代和一神论者。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以鲍亚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羌族宗教信仰,批评陶然士的观点。中国民族学家胡鉴民以功能论来论证羌族原始宗教是羌族文化的本质。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民族学者结合了欧美以及我国民族学的传统,对羌族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基本上与前辈一脉相承。不同之点,过去是筚路蓝缕,现在是日渐茁壮。胡鉴民认为宗教是“羌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的概念,促成了一种新形态的研究模式,其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对白石崇拜信仰研究已逐渐成为羌族研究里的显学。  相似文献   
3.
地处湘赣山区的万载县白水乡老山村山地广阔,群山延绵,14个自然村零星散落在山岗、山岭、山坳之间。其中,大皇山、白石岭、白石岗三个自然村的部分居民所处的大皇山,在2008年五六月间持续暴雨的影响下,2005年就已开裂的大皇山山体极有可能爆发山体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西南地区把白石作为神灵象征的不止是羌族,但川西北羌族的白石崇拜习俗无疑最有代表性。理县西山村的白石祭由来已久并在岷江上游羌区颇有知名度,是研究羌族白石信仰不可忽视的重要个案。当地的白石传说及信仰有"在地性"特点,其中凝结着非我莫属的祖先崇拜意识和族群历史记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目前西山村挖掘本地传统并向外来游客展演的白石祭具有明显的文化整合特点,这种整合体现在三方面:从主体看,是官方与民间的整合;从结构看,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从功能看,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评价画家成就的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由此足见娄师白在当今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师白"二字即恩师齐白石大师所起,70多年来娄师白牢记白石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深谙"胆敢独悟"之理,重塑艺术之风骨。一方"师白"印章娄师白原名娄绍怀,祖籍湖南浏阳县,1918年生于北京。1912年,娄绍怀的父亲娄德美定居北京后,在北京香山慈幼院担任工程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齐白石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白石老人自述》为研究重点,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阶段梳理了齐白石早年未拜师学画前的绘画实践经验。从中分析其逐渐走上绘画道路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机缘,并揭示齐白石早期的绘画心理以及其绘画技巧的初步积累和绘画题材的广泛涉猎等。这些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大师早期绘画实践的实际情形,且希望给绘画乃至更多艺术门类的早期教育与修习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8,(4):105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占地11.2万亩,是辽宁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白石砬子属于长白山脉千山山系,保护区内1000米以上高峰有8座,主峰四方顶子海拔1275米,山高林密,古树参天,怪石嵯峨。区内植被属于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尚保存有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安彪 《老人世界》2008,(11):39-39
白石、冯以平的长篇小说《从囚徒到省委书记之二·上任之后》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锲为此书作序。  相似文献   
9.
出自民间的词经由唐五代两宋的发展,在文人士大夫的一再推动下,至晚宋已确立骚雅精工的普遍倾向。姜白石和吴梦窗作为南宋后期双峰对峙的词坛大家,他们的创作在三个方面表现了晚宋词风的这一嬗变其一,提倡雅正的词学观念和精思的创作方式,代表了晚宋词人求雅求工、精思而作的普遍倾向和发展趋势;其二,在他们的笔下,“词主情”之情,从普泛化抒情转变为自传性抒情,词中充分表现男性自我情爱心理,体现了晚宋词坛注重抒写主观心态、内心情绪的重大转变;其三,作为词之“小类”的咏物词,出现了由感物言志到托物喻志、寄寓家国之感的转折,促成了晚宋咏物词的成熟。而梦窗词对白石词的继承和创新,更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词风嬗变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1月11日至14日,红一军团长征中在湖南宜章县白石渡积极开展了“扩红”工作并收到显著成效。在白石渡红一师至少补充了三百多名新战士,红十五师补充了五六百名新战士,红一军团直属队“扩红”人数不得而知,红二师未在白石渡“扩红”,红一军团在白石渡“扩红”至少八九百人。除红一军团外,中央红军其他部队未在白石渡“扩红”,中央红军长征中在白石渡“扩红”至少八九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