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桂清在咸丰后期出任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为增加税收,他改变旧有的就场征课办法,推行设局征课,后续又进一步变成官为定价。经过何桂清的改革,两淮盐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大量用于军需。但何桂清的做法,也彻底改变了自道光以来的两淮票盐体制,成为曾国藩等人改革的前导。  相似文献   
2.
谢祺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131-142
在清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保障体系中,淮盐商人从汉口、江西返程时运销粮食,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摊低销盐成本的重要环节.然而,清政府遏制盐商运销粮食获利,在坚持固定低盐价政策不变的同时,屡屡以优先保障下游地区粮食安全和公益性等口实,发动盐商捐输粮食,使得商人无法从食盐销售中取偿过度的粮食捐输负担.清政府的举措既有“重农抑商”轻视商人正当利益的思维,也有片面追求压低粮价的目的.同时历来存在的与盐政相关的陋规索需严重,腐败官员往往借用发动商人捐粮的名义,对商人进行盘剥,加上清朝在处理盐政陋规方面效果有限,导致粮食捐输和陋规不断增多,最终使得利薄的淮盐商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3.
清代云南食盐专卖制度"官运制"的建立、运作过程中,反腐败是中央政府建立和运行这一制度的主要核心。但是出于反腐败的目的,盐课正额和作为食盐生产、运输成本的盈余的定额都被长期固定,造成了燃料价格上涨背景下的成本经费不足。由此官僚被迫长期挪用经费,中央政府也不得不允许官僚自主挪用,造成了贪腐的新机会,也引起了中央的对官员的不信任。但是中央对于地方财政状况却难以具体把握,经费定额越发固定,对亏课的官僚惩处也越严厉,官僚则不断将补偿亏课压力转嫁给百姓,激起百姓反抗。以此"官运制"的运作为线索,可知清朝的清代财政中官僚腐败与反腐的互动结构,即官僚在经费定额内的自主调配的必要性与中央对地方具体财政监管乏力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官运制"废止。  相似文献   
4.
盐商守支为明代盐政的一个特殊现象 ,守支问题的产生 ,与开中法的实施直接相关 ,由于开中法的特殊运行方式 ,导致了明代盐政的一系列变化 ,从而使守支问题产生与加剧成为必然。概而言之 ,盐商守支 ,实为开中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隆庆四年(1570),晋南地区遭遇了区域性暴雨灾害。自黄河沿岸的荣河、蒲州、永济,到太行山脚下的夏县、安邑、解州等地,都留下了相关记载。位于这一地区的河东盐池面临减产风险,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机制,国家对盐政的管理体系,以及盐场长官的主观选择等因素,中央未能第一时间掌握实况。次年朝廷获悉灾情之后,各方争论的焦点并非池盐生产,在纷扰的政局和边事中整个事件被认为是朝臣间的政治斗争。直到隆庆大雨过后的十余年,时人才重新提起隆庆大雨的深刻影响,并以此为动因各自设计了改革盐政的策略。由隆庆大雨而起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明中期国家财政与区域供给间的勾连,可能会危及国课收入的自然灾害一度被淹没于官员间的互相攻讦之中,之后又演变为一种集体记忆和符号性事件,不断地被各种群体赋予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就明代开中法前的盐政体制,开中法实施的条件及状况,以及开中法对明代盐政的主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明代最初仿元代成制建有一套盐制,开中法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开中法原有临时性质,由于明代特殊的边备形势,才被固定下来,成为明代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开中法的实施,对盐商及政府盐政管理体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晚清四川盐从"济楚"而占有两湖市场到淮盐力图夺回川盐楚岸而行"淮川分界"策的过程.透过此过程,认为四川盐在两湖的销售,进入近代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仍维持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大约到了民国才真正被近代因素所影响,它展现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一个独特领域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刘经华 《江汉论坛》2003,1(4):78-82
在中国盐业史上实行最久、形态最多、影响亦最大的盐务管理体制是食盐专卖制.作为一种在政府控驭下的商专卖制度安排,清代食盐"官督商销"集中体现了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传统盐务管理体制强烈的财政本位目标及其对官方权力的高度依附是造成该体制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史上,徽州盐商自15世纪起便已崭露头角。其后,随着盐政制度的数度变革,其实力盛衰递嬗。19世纪中叶的盐政改革以及此后的太平天国动乱,固然使得徽州盐商在总体上趋于衰落,但晚清时期徽州盐商的活动以及政商关系等问题,迄今仍未得到清晰的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书信、账册等资料),对晚清盐政史做一新的探讨。论文聚焦于两淮盐运使程桓生家族的盐业经营,该家族与晚清盐政制度设计者、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密切关系,探讨徽州盐商对于19世纪中后期盐政制度的影响。指出:晚清时期在两淮盐政中极为活跃的程桓生等人,与清代前期的徽州盐务总商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19世纪中后期对于两淮盐政的重要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这一点,与太平天国之后徽商基本上退出两淮盐务的通常认识大相径庭。作者认为,面对19世纪中叶的重大变局,曾国藩为了筹措稳定而充足的军饷,需要尽快恢复淮盐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重建淮盐管理体制以及招商认运,对于包括徽商在内的盐商巨贾之倚赖便在所难免,这也正是晚清盐政制度中"寓纲于票"核心思想形成的原因所在。与18世纪的盛清时代不同,太平天国之后,具有商人家世背景者直接出任盐政官员似成常态,权力与资本紧密勾结的现象更为肆无忌惮。此一事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以来中国政商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唐代中期的理财名家刘晏 ,在国家极端困难条件下 ,临危受命 ,办漕运 ,改革盐政 ,解决了当时京师粮食供应奇缺和国家财经匮乏的问题 ,为唐朝转危为安并由衰到兴奠定了物质基础。他的经济思想 ,有许多闪光之处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