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贵州石门坎教育历史上成功的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苗族文化,铸就了其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其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今后石门坎教育只有攻克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生源流失、硬件设备不足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方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石门坎民族教育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威宁石门坎学校的创始人塞缪尔.柏格里(Samuel pollard)是英国中华基督循道公会西南教区的牧师,他22岁来到中国,深入苗区,在穷乡僻壤开办教育11载,最后为救冶苗民不幸感染伤寒而客死他乡。这种为教育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对我们今天从事民族教育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门坎是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宣教的第一个据点。以此为基点,基督教延伸到滇东北、滇北、黔西北和川南的苗族地区,使该地区成为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根据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石门坎苗族教育曾取得巨大成就,如今,基督教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苗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昭通和石门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先后的两个主要活动地区.以1905年为界,该会的传教重心既在两地之间发生了转移,也在汉苗两族间发生了转移.而由柏格理主持的这次转移既为教会传教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时,其意义也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带有对西南苗族文化启蒙的色彩.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客观的探讨和梳理,无疑对于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40年代,英国传教士白格里等在贵州制造的石门坎文化圈现象及其由此引发的老苗文广为流传状况引起了国民政府及其学界有识之士的深刻忧患。为了消除其影响,稳固后方统治,发动边民"抗建",国民政府从文字入手,以"教化"为重,断断续续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尽管这些举措没有取得其他明显的成效,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苗文的研制工作和国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张水花 《社区》2011,(25):35-35
大学毕业,我就到南京市白下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间,难忘的事很多,但最难忘的是我独自处理的一件调解纠纷。  相似文献   
7.
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等开始向黔滇川毗邻的民族区域传播基督教,随即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建立了教堂和学校,石门坎不久就成为著名的近代民族教育中心.关于石门坎学校的创建时间,目前分别存在1904年说、1905年说、1906年说几种不同说法.根据外籍当事人的记载,笔者考证石门坎建校确切时间当为1905年11月5日.  相似文献   
8.
贵州威宁石门坎苗族社会的历史、自然政治地理、社会环境、文化状况等状况及其造成的边缘性;石门坎苗族社会的物质短缺和心理短缺形成他们自强的动因,从而激发了已久的民族、文化振兴潜力正是基督教在近代西南少数民族中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柏格理(S.Pollard)在中国西南乌蒙山区的传教活动以1904年为界呈现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前期以城市汉族为主,传教艰难;后期以乡村苗族为主,发展迅猛。通过对柏格理两个阶段的传教方略、方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好认识柏格理在乌蒙山区的传教运动及其对当地苗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水花 《社区》2011,(17):35
大学毕业,我就到南京市白下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间,难忘的事很多,但最难忘的是我独自处理的一件调解纠纷。那是快过年的一天,石门坎后街年近80岁的高奶奶打电话给社区,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请求社区给她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