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他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知行并重的教育方法等教育思想对南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有重要启迪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知行观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价值。他认为只要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以致用,只有学而有用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杨万里强调知行并重,倡导和弘扬力行精神,具有积极入世的品格和刚健求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论书札记》为中心,阐释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关于书体与法度、用笔与结字、碑帖与墨迹等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及其对发展中国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并提出"合度端庄,通达流畅"是"启体"最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人们的价值现也是多元的,当前在价值观念领域中多元价值现并存格局呈现出非整合的散乱状态,整合多元价值现,构建一种主流价值现作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提高认识,讲究方法,既能够以制度规范来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对他们施以热情的人文关怀。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能够以刚柔并重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守诚  张丽红 《职业》2012,(6):105-106
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对教师的要求,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以促进"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42-148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时期,此时的社会救助工作也出现了现代性因素。当时社会救助有所发展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影响加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自身活动也使兵燹、疾疫、匪患增多,这些原因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清末民初社会救助工作的现代性因素,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有改变社会不公的想法,救助强调"教养并重"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思想,而且管理机制更趋科学严密,同时注重利用新事物、新科技帮助社会救助的开展。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于现代化早期,因此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也仅是萌芽,不能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8.
:《戏为六绝句》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重要诗论作品。文章主要从他对待齐梁及古今诗人的辩证态度上 ,对待诗文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探讨杜甫诗论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误读"充实之谓美"到美育的理论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喻琼 《江汉论坛》2005,(7):103-105
先秦儒家的美学经典,从来不以"美"为论美术语.<孟子>"充实之谓美"也不是"儒家美学的代表言论".忽视这个事实,必然阉割先秦儒家美育思想,造成美学研究的混乱.有鉴于此,本文从<孟子>使用"美"的习惯,"充实之谓美"的语境,注家对"六善"的考证,儒家主要美学经典的主要术语,"美"善"的语源学及其关系,以及学术常识等众多维度,考辨、剖析了"充实之谓美"的旨趣,否定了把"充实之谓美"作为"德育包括美育"理论基石的谬误.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已经不只是为了变换职业和谋生的需要,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网络教育要打破以往把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办出以职业为本、能力为基础、就业为目标等非学历教育。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国内高等教育结构层次,主要叙述网络教育如何做好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多渠道合作办学形式,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