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医患之间的不对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医患之间的权势不对称和所掌握的知识不对称。通过对医患录音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在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话题中,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笔者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涉及到敏感话题的医患对话进行深入研究,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费孝通的《社会自理开篇》谈起,认为社会知觉可以协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重点从知觉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人心中的一点"灵明"——社会知觉的概念,并把它分为关于"我之所以为我"、关于"我与他者的联系与区别"、关于"何谓社会和社会何在"、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等五类知觉。同时认为,社会治理困局中遇到的社会知觉偏差主要包括自我偏误、人际区隔、刻板印象、归因谬误、认同偏差、群氓效应和知觉从众、自理失灵。最后,建构了一个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自理,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再到知觉社会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自我与社会的统合,"由社会知觉、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三大维度构成。网络文学,以其有异于传统文学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去反映社会,从其作品中较明显地折射出创作主体在统合人格方面存在着特殊性:在社会知觉上,存在有负性情绪引致的社会认知的偏差及归因偏差;在社会交往上,突出地体现出真诚原则、交互原则和情境控制原则;在社会适应上,其创作动机及创作题材都显示出其较弱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网络创作主体应注重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的健康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4.
潘智彪 《学术研究》2004,(12):140-142
审美知觉对象的特性决定了审美知觉的特性。审美知觉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它体现为审美知觉具有互动性、主观性、解释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他心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均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欧陆现象学家对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为解决他心问题中的困难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学遗产。扎哈维和加拉格尔概括地重构了他心问题的“现象学主张”,认为对他心的“体验式理解”是一种前反思的直接社会知觉,它无须借助反思性的理论推理与心智模拟来实现。因此,“现象学主张”质疑读心研究中的心智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并对理解他心的诸分析进路的认识论谬误提出批判。在现象学自然化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神经现象学主张”则进一步提出理解他心的神经机制,即一种镜像神经元系统激活所启动的具身模拟。这将推进“现象学主张”对直接社会知觉在社会互动中首要地位的论证,并在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互惠约束中揭示出“笛卡尔式焦虑”是造成他心问题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会知觉是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中形成的知觉反应 ,具有直接性、整体性、选择性和心理惯性等特点。学术编辑的思想观念、学识水平、业务技能、社会环境等 ,是其社会知觉反应方向、广度、速度、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知觉、对人际环境的知觉和对角色的知觉理论。剖析了自我知觉错误倾向与危害,以及影响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探讨了记者人际关系的知觉偏见和对角色对象的知觉错误对观众的误导及不良影响,从而提醒新闻记者要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知觉的规律,正确判断各类人和事,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