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存在着许多重要的保健特区。加强这些部位的保健,可以促进血脉流畅,调节气息,滋养全身器官,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的有效保健手段。特别是夫妻间的睡前保健,操作简单而效果明显,恩爱中轻松抵达健康和谐的港湾。  相似文献   
2.
日本各地食用赤饭的习俗不尽相同.很多地方在喜庆之日食用赤饭,象征吉祥、祝福;而静冈县等地则在丧事时食用,因为当地人相信赤饭有驱邪避病的功能.为了研究日本人食用赤饭的原因,文章通过搜集、引用、对比文献资料,总结得出赤米、红豆、糯米的驱邪弊病性是其主要原因.通过对湘西民族文化的考证和《本草纲目》的整理,从糯米的驱邪性与药理性等功用论证了糯米成为赤饭食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夏涵 《家庭科技》2007,(5):32-33
中医养生学家指出:背、脊、腋、腹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特区.加强这些部位的保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息,滋养全身器官,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夫妻间睡前保健,动作简单,效果明显,可轻轻松松达到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有句话,叫“用药如用兵”。这药材虽小,学问却大,用好了便可克敌制胜。疾病立消。如果用错了。不仅无法祛病,反而会伤及正气。甚至丢了性命。养肾相当于“防守”,而补肾相当于“进攻”。若是只有防守没有进攻。早晚都会成为“瓮中之鳖”。如果只有进攻没有防守,就相当于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只有进攻与防守同时进行,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5.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22):42-42
天气更加寒冷,此时的饮食中应增加一些可以抵御寒冷的食材。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御寒食物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肉类。羊肉、牛肉等畜肉的御寒效果最佳,因为它们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产生的热量相对较高,可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加强。二是根茎类蔬菜。  相似文献   
6.
壹代伟人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伟大功绩与健康的体魄是直接相关的。他活到93岁高龄,一生健康,直到晚年仍然活动自如,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套健体强身之法。  相似文献   
7.
魏文 《中国藏学》2023,(5):35-47+212-213
元明之际,十六罗汉信仰在西藏遽然兴起,然此中原委尚不明了,有待厘清。文章利用汉藏文史料,讨论西藏十六罗汉信仰在“三明六通”和护持佛法的功能基础上,逐步衍生出祝祷长寿、疗愈帝王、护佑社稷等丰富的功用内涵。进而列举西藏各地明代前期的石窟、殿堂和唐卡中以十六罗汉与药师七佛为主的各种神祇的组合,从图像配置角度阐明十六罗汉在上述内涵的底层逻辑上又分别呈现出救度超荐、祛病延寿、忏悔罪业等不同的功能面向。最后,通过译释元朝纳塘寺主色乌·扎巴尊珠的传记,发掘出其在元世祖和元成宗宫廷中广行药师七佛和十六罗汉仪轨的历史事迹,这不但呼应了上述十六罗汉的母题及其世俗功德的表述,亦可解释十六罗汉和药师佛的图像组合在元明之际颇为流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多吃鲜橙防治胆囊炎:美国医学人员发现,女性多吃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和果酸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胆汁与胆固醇、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胆结石引起胆囊炎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胡乃宏 《老人世界》2013,(11):49-49
运用中医理论,通过拍打按摩有关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刺激相关脏腑的目的,从而得到祛病强身的保健效果。强健肠胃——运脚趾胃经始于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每天练习用脚二趾、三趾夹东西,或用手指按摩足趾36下,并持之以恒,胃肠功能会逐渐好转,食欲增强。  相似文献   
10.
说起白蛋白,有人把它当“提神剂”,累了就到医院打一支,有人当成高档营养品送给康复者,甚至有病人自购白蛋白,要求医生注射。其实,白蛋白根本不是营养剂,不符合适应症者强用的话,不仅白花钱还要冒染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