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所讨论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在科技翻译中也存在。科技翻译应分两部分来考虑翻译原则:一部分是除核心词语以外的部分,这里基本不用考虑"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译文只求"准确,易懂"。另一部分是核心词语的翻译,即新出现的科技词语的翻译。翻译核心词语的时候,译者应该尽量争取做到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文献   
2.
从"神似"一词的源头"传神写照"的辩证和阐释上来看,傅雷的"神似论"是建立在绘画艺术主观审美感受基础上的一种翻译评论,实际上是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美学要求。傅雷的翻译经验和主张反映了他的翻译实践与"传神写照"的理念不谋而合,印证了艺术需以"形"写"神",方能"形"、"神"兼备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根据格式塔学派关于"结构同形"的观点,本文认为,引入"力"的概念能为"以形传神"的讨论铺平道路,即文学翻译要做到"神似",就必须充分考量原文的"神"力,"意"力和"形"力,并力争使三者融合.  相似文献   
4.
杜亚鑫 《天府新论》2004,(Z2):257-258
翻译中如何在正确表达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传达其弦外之音这是翻译的难题.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浮生六记》较好地做到了形似、意似、神似三者的统一,从词语的选择,情感的再现,意境的重铸等方面都神似于原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凭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了过人才华。而在张爱玲小说中,她擅长在各个方面用比喻来剖析人物微妙的心理,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用比喻来渲染气氛,适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爱玲的比喻与众不同,这些比喻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她笔下构筑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动感世界",从而反映文章的深刻主旨并形成她小说独特、巧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神似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范畴,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出发,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理解翻译实践中神与形关系的关键,翻译实践中度量神似的若干因素及其价值也应在此基础上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闫岩 《现代妇女》2014,(10):332-332
傅雷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数十年完成的译作有34部,其中用力最深,广受好评的就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傅译巴氏的作品多达15部,包括脍炙人口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三部曲。本文将从译者的主观选择以及操纵理论两个角度分析傅雷与巴尔扎克,译者与作者之间是如何默契相通,互相成就彼此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世象百态     
《山西老年》2013,(9):45-45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翻译界将艺术创作领域内的"形似"、"神似"借来,作为处理译文的两种方法,并曾产生了不小的争论.追溯历史,有比较固定内涵的"形"、"神"概念,大约盛行于春秋战国,深入于两汉,而分化于晋以后.争执起因是很多学人心目中的"形"与"神"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单一概念.实际上,"形"与"神"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多层次概念.最理想的情况无疑是形神兼备.在不能两全时,译者必然面临抉择.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试图表达作者意图和保证原作声誉的任何努力都应得到应有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