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6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644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414篇
人才学   192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648篇
理论方法论   722篇
综合类   7461篇
社会学   863篇
统计学   11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848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955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造成口译表现差异的因素有很多。职业译员在口译中用到的知识组织能力、口译技巧和策略的选择应用能力、口译表现的监控能力、认知资源的分配能力及解决问题时的决策能力都与元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在总结口译研究中专家—新手范式的历史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和新手的对比发现,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同声传译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口译学员还是职业译员都要重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通知—删除"规则的法律条文并没有赋予平台自治的空间,但是平台自治的需求已经"凸显".免责条款理论表面上能保障平台自治,但是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归责条款理论是我国的通说,其扼杀了平台自治的空间,司法实践对此虽有调和,但是难以济事.我国的"通知—删除"规则系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在性质上仅仅是行为标准.在侵权行为的认定上,违反"通知—删除"规则的情形并非侵权的充分条件.事实上,这一行为标准的违反在侵权法上的意义仅仅作为主观过错的证据,电商平台可以反证其不具有过错.司法实践中亦有区别对待"通知—删除"规则的违反和侵权之认定的做法.明晰此点方可保障平台自治,同时亦实现电商平台对用户监管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儒学反对武力和战争的态度有异,王阳明及其后学中的用兵者愈发强调兵将的重要性。其军事实践的最大特点是从工夫论的角度融摄兵学。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养气”等不仅是文士的修身工夫,亦是兵将必备的心理品质。危险的兵事处境成为一个特殊的修身场域,提升了阳明等人的为学进境。阳明学人的用兵实践是阳明学“事上磨练”之工夫论旨趣的一个生动呈现,既彰显出儒学工夫论的实地用功的特质,又是对传统兵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