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6篇
劳动科学   88篇
民族学   6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33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600篇
社会学   266篇
统计学   1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道教仙传中,"食桃修仙"母题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探究该母题产生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桃"被仙化的多重原因。就外因而言,桃被仙化与神仙信仰的广泛流传有关。就内因而言,桃被仙化与桃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进而以"食王母桃"这一母题为中心梳理"食桃修仙"母题的流变。该母题的流变与桃被赋予的神效和异形密切相关,由此导致"食桃修仙"母题呈现出神异浪漫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消解男权,甚至有超过男性的趋势。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本很多,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几个文本并借鉴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女性反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蒙古族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蒙古族地名传说中的英雄与故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层面的分析,认为该母题是在科尔沁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蒙古人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有难同肩挑,有灾携手抗。连日来,一幕幕对口支援、重建家园的重头戏,正在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紧锣密鼓地登场。中央确定的一省帮一重灾县、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策,迅速转化为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继各地医疗机构陆续接纳治疗地震灾区伤病员、教育机构接纳灾区学生就读之后,一场涉及灾后重建的全方位对口支援已经并且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6.
7.
南朝刘宋年间,灾患频仍,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安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刘宋朝廷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救荒措施:灾前预防,注意重视农业,储粮备荒,兴修水利;灾中救援,采取赈济、调粮、慰抚、养恤等措施;灾后恢复,通过节约、蠲缓、安辑、放贷等恢复农业生产。最终战胜了灾荒,稳定了社会,赢得了南北朝时期少有的安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灾后重建的有效性与社会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后重建中的新情况对于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在竭尽全力,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灾后重建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引起必要的关注。▲有的受灾群众不愿意移民他乡,再苦也愿意留在老家;有的受灾群众即便同意移民,却又有许多担忧和顾虑;  相似文献   
9.
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大量农用地损毁、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抛荒、山地不宜人居的实际情况,笔者认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地区集中使用,既可以解决灾后重建"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的难题,又可以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推进灾区城镇一持续"的新机制;有利于探索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激活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汶川特大地震对全国和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认为,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损毁,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全国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此次特大地震对全国的经济增长影响有限,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重灾县所在的地市州的影响,不同地区差异明显,其中阿坝州、德阳市、绵阳市等地的经济增长受地震灾害的影响最大,对其余几个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考虑到广元市的经济发展在四川省所处的靠后的地位,广元市的经济增长受此次地震的影响也很大.文章提出,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与发展的任务艰巨.根据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判断,灾后重建任务可以在3年内完成,重建后的发展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本文认为,在灾后重建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镇与乡村、区域与区域、市场与政府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