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向军 《社科纵横》2006,21(6):93-94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本文根据古人的说法,总结出了“诗穷者而后工”四个方面的原因:一、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人穷则诗工;四、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  相似文献   
2.
3.
<正>文学自形成之日,就肩负民族精神建构之使命。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建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而当下的变化,实属前所未有:文学建构的物质基础,由贫困社会的匮乏,转为脱贫社会的丰盈。因此,当下文学建构所面临的继承与创新,亦属前所未有。一、农耕社会的文学建构与实现贫而不弱在物质基础薄弱的农耕社会,文学被赋予建构坚贞个体人格和坚强民族意志的宏观使命:  相似文献   
4.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阐释人之处穷与诗之关系时,除了延续前人"诗能穷人"的观点外,更多的则是对此进行反思性的阐释.在诸多阐释性的反思中,既有对"诗穷后工"诗能穷人"的理论进行反弹式思考的,也有从命数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也有从立论角度反思的,也有对诗人自身原因进行思考的,也有从宽慰的心态去看待"处穷"的,也有将"处穷"引向道的涵养,以求解脱的.  相似文献   
5.
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自欧阳修首次提出以来,已得到后世诸多文学批评家的充分关注。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穷而后工”的源起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顺治时期,受传统本色论的限制,词坛仍然沿袭以词为小道末技观念,填词只是追求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但在康熙初年开始发生转向,不但风格上有所开拓,而且还将它的追求目标从文体的本色转向性情的真实,认为是性情决定风格,观念上也更为开放,对婉约和豪放都能肯定。因为时代的原因,在清初出现了"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的思想分歧,这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所使然,也说明清初词人在性情与政治之间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的发生这一问题上,戴表元认为“穷”与“游”是最重要的两个契机。而戴表元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诗学思想,正是他立足于宋末元初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人生遭际及诗歌创作道路,对当时诗坛深深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邹强 《唐都学刊》2005,21(4):97-99
"穷而后工"是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重要命题.从主体视域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从文学本体看,"穷"后之作往往情深意切,恰好暗合了文学审美价值的体现需要作品具有真情实感的要求;从作家主体看,"穷"之潦倒虽磨砺了文人身心,但却成就了文人的文心,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此外,中国传统文论强调"知人论世"与"真善美"统一的解读方式,这为"穷而后工"现象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阅读语境.  相似文献   
9.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宣城诗人梅尧臣,早年受西昆体诗派的影响,后突破西昆窠臼,积极参与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写了不少关注国计民生、抨击社会时政的好诗,后被陆游誉为"名家",更被刘克庄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0.
和苗苗 《决策探索》2009,(18):78-78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宋朝也是大放异彩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然而宋朝也是非常动荡不安的年代,北宋中叶以后,王朝内部的各种危机逐渐明显起来,各种政治斗争不断,统治阶级内部奢侈腐朽,外族人不断入侵。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许多文人也经历了人生的剧烈沉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