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魅商作为领导魅力的一种测量方法,有智商、情商、灵商、胆商、德商、财商等六种商整合而成。把这六种商结合起来,可形成六种领导魅力的缺陷,即智商很高、情商不高,情商很高、智商不高,灵商很高、胆商不高,胆商很高、灵商不高,德商很高、财商不高以及财商很高、德商不高,以此可测量领导者是否具备领导魅力,或者领导魅力的高低。与此同时,把这六种商结合起来,亦可组成三种领导魅力中的典范,即智商很高、情商很高者,灵商很高、胆商很高者,以及德商很高、财商很商者,这三种魅力的典范是横量领导魅力的最高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是对宗教一政治语境中的"经典"的一种移用,但文学经典因移用而来的神圣化之原初语义遭遇了当代祛魅,由此嬗生的"经典消亡"论,其实质在于对文学价值的怀疑或搁置.祛魅的文学经典不再神圣,但却将作为价值基准而持续在场,因此经典并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3.
穿越当代"经典"--文化寻根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学穿越,它一方面穿越的是政治和文化,并通过政治和文化走向人类关怀,另一方面穿越的是既定的各种世界观,建立起作家自己的世界观。本文所做的,就是依据一个作家应该建立起的对世界的独到的哲学性理解,来看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化寻根文学”阶段几部轰动性作品所存在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局限。  相似文献   
4.
彭学明的作品《娘》将"娘"的形象还原到"天地"中去书写,使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省与忏悔穿越了狭义的文化维度,直抵那被遗忘的自然与生命本身。这部作品包含着对自然与文明、生命与知识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它试图通过自然与生命的复魅来达到一种更彻底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5.
以"至情"为主旨的穿越故事不断发展,因其时空矛盾产生的特定戏剧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作品中以"至情"为主题的穿越故事的矛盾冲突不断演变,从近世一直延续到当下流行的小说和电视剧中。这些穿越题材的故事对于"至情"这一主题强调越来越深,对于人性的挖掘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均为西方人文领域的重要思潮,对学术界和社会各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交汇点在于共同致力于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因而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差异,以故对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依附既定中西方观念造成的"平面化自由"问题,以及东亚现代化不能向世界贡献东方式的现代重大理论的"弱创造性自由"问题,浙商"穿越现实"的个体自由经验值得重视。这种经验以"亲和群体但不依附群体的隐性个体自立"、"亲和经验但不限于经验的潜在个体理解"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可以诊治中国学界百年来依附西方"超越现实"的自由观批判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错位之症,也可为东亚的世俗性现代化提供一种"穿越世俗"的东方自由文化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繁荣,穿越小说这一借助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文学形式迅速走红。本文分析这种小说的特点,根据女性受众的心理诉求结合穿越小说中的大众化元素,分析了穿越小说折射出的女性心理特征,意在探讨来自现代社会中的某种文化深层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性到注重文化民俗。透过从鲁迅到贾平凹的疾病叙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医与西医的争论、科学与迷信的纠缠,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之间消长起伏的一个面向。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