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西民族文化生态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受到冲击,湘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已成为湘西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充分认识湘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发掘和重构中建设好湘西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采取多角度、立体性地保护民族文化生态,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影响,促进湘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广西民俗之采录与研究的历史可分为1900~1949年,1949~1966年,1976~1999年三个时期。第一时期重点学者重点著作有刘锡蕃《苗荒小记》、《岭表纪蛮》,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壮族粤族考》等。第二时期重点学者有萧甘牛等。第三时期重点著作有《侗乡风情录》、《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录》、《中国瑶族风土志》、《壮族图腾考》、《广西通志民俗志》等。百年来的广西民俗采录与研究,涌现许多学者和不少著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 ,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国普查及其省卷的出版 ,论述采录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诸领域之研究及其理论创新 ,论述研究的黄金时期。鼓励中青年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尽力尽心。  相似文献   
4.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但是对于量的具体含义,语言学界各家的看法不太一致,只有对动词重叠式所体现的“量”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把握这个“量”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内涵,才能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概括得更加准确,客观.动词重叠式所体现的“量”是相对的,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量的内容是丰富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琴 《学术论坛》2008,31(4):186-191
我国古代区域民俗的采录与研究最早始于<诗经>,经过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无数学者的努力探索,我国区域民俗研究在20世纪末已取得重大成就.展望21世纪,我们应该调整视角,强化区域民俗基础理论研究,关注民生现实,注重区域民俗的立体性研究,构筑我国区域民俗学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语境使得文化记忆具有了立体性,即成了多维度的立体形象世界记忆,多种感觉融会贯通的联觉记忆,超越现实真实性的仿真、拟像的记忆。在这种语境下,立体性文化记忆也形成了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多种感觉融合的国家认同。在这种强烈的立体性文化记忆所形成的多重性国家认同主导下,国家认同的理性观念在文化记忆的立体感性形象世界中显现出来,使得国家认同转化为了理性与感性高度统一、情感与意志高度融合的信念和信仰,更加有利于促进和加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都是现代艺术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的感受与希寄,共同构成了今日人们精神娱乐的主要方式。然而二者也有差异,文学的平面性与影视的立体型使得二者能够互补共存。本文通过对影视与文学的特点分析,浅谈二者的辩证联系。  相似文献   
8.
段宝林论     
本文对获国际人类学奖的、我国杰出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段宝林教授 ,作较全面的评说 ,揭示他可贵的坚持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在实践和事实中提炼、概括理论 ,对前贤之论进行剖析而得出新的见解等研究方法 ;重点分析获奖之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以及《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等著作之学术成就及不足  相似文献   
9.
扬州评话等说书艺术在心理描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定场合下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互相关联冲突形成"心理场",人物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物的言行紧密关联,并与自己的语言动作紧密配合,富于即时性和特殊动态,形成对人物的生动立体刻画,展现出一种"不动之动"、"无声之声"的生活况味和艺术韵味。我们因而更了解各种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这种"心理场"艺术使人们对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产生崭新艺术感受。评话艺人这种生动活泼的"心理场"艺术,与相对静止且冗长的心理描写构成鲜明对比,在中西文艺对比的层面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9):75-80
平面性是现代视觉审美的语汇特质之一,崛起于19世纪中下叶。与人类早期由于技巧所限而出现的平面化不同,作为现代视觉形式的平面性是刻意将三维成像转化成平面形式的结果。其策略是约减,将对象的三维特性约减成平面性图形;效果是一方面走向形式自主,另一方面将意义的主观建构向感性层面拓展。这样,不仅形式本身,而且感性活动本身就在建构意义。与知性或理性层面的意义建构不同,它主要不是预先设定而是系之于当下经验。此前视觉再现中的立体性图像蕴含的主要是内容感知和知觉活动,凭依的主要是前经验;而现代的平面性图像则开始转向当下,转向感性。这个现代性蕴藉使得平面性与现代设计具有了紧密的关联,正是现代美术图式的平面性转向,才使得现代平面设计得以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