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太平洋科学会议是20世纪上半叶在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民国时期该会召开过7次,但作为太平洋科学协会会员国和太平洋沿岸大国之一的中华民国,竟然没有举办过一次.事实上,当时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举办该会早有设想,并随着时局的变化对设想的具体内容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局不稳,科学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政府投入有限,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局势不断升级后,太平洋科学会议自身也陷于停滞的局面,这些都造成了在中国举办会议这一设想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2.
何方昱 《学术月刊》2012,(5):145-154
1936—1949年浙江大学史地学系的组建与存废,无疑是民国学科史上较为特殊而重要的事件。受现代知识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影响,彼时各大学多将历史学系与地理学系分置。竺可桢、张其昀则秉持"史地合一"的通才教育观,创建史地学系,下设史学与地学二组,既造就史学与地学的专门人才,又特重二者的关联,以达专精与通识之间的平衡。浙江大学史地学系不仅在组织结构、课程安排及学术活动等领域独树一帜,还培养了大量史学及地学方面的通才与专才。它的创建与存在是竺、张二人成功掌控了学术机关与思想资源后,贯彻其理念的必然产物。在1949年的政权更替中,竺、张二人相继离开浙江大学,最终导致历史学、地理学分离。浙江大学史地学系的意义,是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的影响之下,中国学界有识者面对现代学科体系冲击的一种创新与坚守。  相似文献   
3.
在合理利用中华传统学术资源方面,前辈专家的若干典范性工作,不但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研究道路,也为后人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启示.系统追踪分析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完成过程,可以探寻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发掘利用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基本途径.对竺可桢这一独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系统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而且对于探寻科学原始创新的独特道路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断,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发表大量学术论著,为中国辉煌而久远的科技发展史正名;李约瑟亦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大讨论,并以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作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编纂强有力的支持者,竺可桢有目的地为李约瑟搜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书籍资料,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给予其人力、财力资助。而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撰计划实际上也诱发了竺可桢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就二十八宿起源地点与创立时期的学术争论,竺可桢坚持中国起源说,李约瑟则依违于巴比伦起源说与双方独立起源说之间。  相似文献   
5.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8,(6):107-111
陈训慈与竺可桢谊属师生,两人虽并未长期共事,但曾在国立浙江大学共事数年。在很多事情上,陈训慈都是竭尽所能替竺可桢排忧解难。如在竺可桢出掌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创办龙泉分校,为浙江大学提供各种信息等事情上,陈训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6年4月25日,竺可桢正式接任浙大校长一职,并做《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历史心理学研究方法.以竺可桢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测量其人格特质,对15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竺可桢具有: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抱志自励、坚贞爱国、勤奋笃学5个方面的人格特质.运用心理传记法对竺可桢人格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发现竺可桢的人格特质是在早期家庭环境和后期多元化教育环境中发展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是推动中国近代地理学学科建制的关键人物。他于1913—1918年在哈佛大学研习地理学和气象学,归国后将哈佛地质学与地理学系的“双名词系科”移植于东南大学地学系,以“科学的地理学”改造传统地理,推动建立中国的新地学。然而地理学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学科的成长,在1925年竺可桢离校后,地质学后来居上,主导了地学系,地理学在人员聘任、经费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都受到束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理学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因政治关切支持地理教育,推动中央大学地理学摆脱对历史学、地质学的附丽,寻求独立的学科建制。由于大学系科之争和地理学汇通文理的学科特征,地理系独立后在院属问题上又添波澜。竺可桢及其弟子熟悉欧美地理学的潮流和体制,坚持在理学院下建设独立的地理系,倡导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新地学,中央大学地理系于1932年重回理学院。竺可桢对于东南大学地学系和中央大学地理系的学科构建,深刻地影响中国近代大学地理学系的创立和成长。  相似文献   
9.
马寅初(1882─198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早年肄业于北洋大学,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49-1951年,马寅初担任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马寅初是著名的学者,也是铁骨铮铮的民主人士,是浙江大学百年历史上又一位"求是"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坚持办学和保存文脉,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进行艰苦卓绝的“文军长征”和西迁办学.这是浙大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办学时期,师生筚路蓝缕,培养人才,创新科研,服务社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了“东方剑桥”的奇迹.本文以张侠魂、徐瑞云、姚文琴为考察对象,探讨当时浙大女性对浙大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浙大历史上,有一位特殊女性将永远教人们追念,她就是竺可桢校长夫人张侠魂.张侠魂是近代妇女活动家张默君的胞妹,也是“中国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女性”(郝巨恒《神州第一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自幼习武,素有大志,曾豪言“吾技成,将尽除国贼也”(国立浙江大学《竺夫人纪念册》第3页,浙江大学档案馆,档案编号:ZD-2010-ZL1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