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9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1351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316篇
人才学   328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833篇
理论方法论   503篇
综合类   6970篇
社会学   914篇
统计学   50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951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1227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以其对象化理论揭示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宗教的本质、消除宗教异化的路径。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致力于从世俗基础中去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但同时,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对象化理论的扬弃,同样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产生了不同于费尔巴哈的更为科学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政法类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级政法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政理论课建设尤为重要。新时代政法类院校思政课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针对政法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及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从教育理念、顶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资源借鉴、教学方法、教师培养、教材建设、考评机制等方面思考建设方案和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对天台宗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论析能更深入地解读天台宗,更好地传承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5.
6.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的愿望,按照一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大家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彼此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社团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性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8.
9.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范畴或概念整理 ,编排和解释历史事件。“现代性”概念是 2 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核心范畴 ,它指出了大多数国家 2 0世纪历史发展的目的。本文讨论了“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特征的内涵及其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