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自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长诗《惊蛰雷》对重大历史事变历史逻辑高屋建瓴的思考,认为诗人既有悲愤、沉痛、憎恶、激奋,也有控诉、批判、鞭笞、讽刺,诗思在巨大的时空中飞扬、跳荡。深入的分析了这部作品蓬勃的诗情和高超的诗艺,认为长诗结构宏伟、人物形象浩繁,运用了铺陈、排比和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有一种恣肆汪洋的语言气势。  相似文献   
3.
习大大教师节寄语广大教师2014年9月1日,恰逢第30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近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学解释的双重路向及其现代性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解释的双重路向,就是“艺术化或形式化路向”和“功能论或生存论路向”,即“诗论”与“诗思”。现代中国诗学解释学的变革,是时代历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回应这一要求,所以,就需要重估中国诗学解释学传统。从中国古典诗学解释学的合理性出发,并以此为根基,同时,与西方诗学形成真正深层的文化对话和精神对话,就可以重新确立中国现代诗学的生命价值观念,重新确立新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和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敬容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九叶"诗派的一位重要女诗人。她的诗歌注重中西诗艺的高度结合,幻想与现实、知性和感性交融渗透;后期创作中,更注意景心契合,主动审视人生百态,搏击时代浪潮,成功了一批逼视现实,既刚劲又优美的象征主义新篇章,为推动新诗现代化进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相似文献   
7.
"即兴说话"在表情达意方面具有针对性、快捷性,而且真切感强,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需要.然而,多数人惧怕即兴说话,要想使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口成章,流光溢彩,必须克服紧张、胆怯、思路混乱,代之以从容、自信、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必须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即兴说话"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8.
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和诺斯替给予博尔赫斯重要的影响.他融合了两个教派独特的宇宙观、传说,将之转化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同时,在神秘教派的思想基础上,他发展出自己的诗歌观念:作为隐喻和象征,诗歌始终致力于唯一的真理;作为自我和精神之根,诗歌完成对时间的反驳,成为拯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宗教倾向."垮掉一代"作家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其中金斯伯格的思想和创作强烈地体现出这方面的特征.分析金斯伯格所受东方宗教的影响,探讨其不同时期诗歌创作中的区别与联系及造成其不同时期不同诗艺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卞之琳在20世纪40年代在《燕京新闻》发表过两封论诗的书简及发表的情况略作钩沉,并对书简中所谈及的卞之琳译介里尔克、霍斯曼诗作的情况略作说明,由此对卞之琳围绕刘芃如所译霍斯曼诗作的音韵问题以及另一位收信人所问及的写诗的素养等问题,就诗的音乐性及诗的格律、读诗的方法等问题所做的表述加以分析,力求揭示其讲究诗艺的艺术追求背后,试图通过译诗来为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以格律的创建来推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这一持久的诗学理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