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8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017篇
社会学   18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详细梳理西村张书记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将张书记的个人生命历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探讨了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力量对张书记个人生命历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和强调了张书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自己生命轨迹和整个村庄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村民日常生活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精英是指除当地政府官吏之外对地方公共事务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群体。明代河南地方精英参与灾荒应对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儒家思想长期熏陶形成的道德约束,国家奖劝产生的政策激励,地方官员忠于王事的努力劝谕,以及因果报应信仰带来的强制都对他们的救荒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自身经济、安全、名誉等利益的考量则是明代河南地方精英积极应对灾荒更为现实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纵观方方的警察故事题材的小说,可以见出其创作上的特点及变化,体现了方方对人生及历史新的思索与探讨,表明作者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寻找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李靳 《现代交际》2004,(8):13-14
此白骨精非彼白骨精——职场白骨精=白领身 份 公司骨干 社会精英。说来简单,要修炼成“精”,并 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是由“五四”精英最早启动的,其中李大钊是先驱者,陈独秀影响力最大,李达是集大成者。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革命的实践,“五四”精英在传播唯物观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五四”精英传播和发展唯物史观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包括必须充分认识到唯物史观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传播与发展统一起来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来传播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继北京之后,上海精英阶层的不少男士也悄悄地换装了,换下西装皮鞋,穿起平凡稍带有些樟脑丸异味的陈旧装饰。  相似文献   
7.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是美国一所举世闻名的贵族女子学府,长久以来,她为上流社会培养了许多杰出女性。该校不仅诞生过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第一夫人希拉里这样的政治精英,还培养出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以及华语文坛泰斗冰心。作为全美最优秀的女子学院,威尔斯利的学生们个个出类拔萃,她们在学院里将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最终成长为光芒四射的女性精英。  相似文献   
8.
基于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职前高师教育思考,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科研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3条主要途径,呈现出一种多样、综合、交叉的关系,有效地帮助本科生获得自身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为职后成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西部大开发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研究生计划招收博士、硕士生1500人,工程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500—600人,届时各类研究生人数将达到4000人;本科生学生总数现已达到13000人,今年将招收新生3760人;网络学院也即将开办。学校迫切需要建设第二校区,以缓解现有办学规模和实际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对研制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主导思想、主要作用、体系结构和测评方式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最后对正确实施该测评系统的必要环境条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