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紫姑信仰作为一种世俗性很强的民间信仰曾经遍及华夏大地 ,而巫术文化则以不可抗拒之力在紫姑传说中踵事增华 ,拜偶人、穿败衣、请神、扶乩、颂祝辞、念咒语、画符 ,等等 ,各种巫术内容杂糅其中 ,紫姑传说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接纳了神秘诡谲的巫术文化的赠与。民间传说与巫术文化呈现出一种剧烈的互动态势 ,早期相对单薄的紫姑传说因为认可接纳了巫术文化的参与而获得了蓬勃生长的动力源。在此意义上 ,巫术并不单是紫姑传说中的副产品 ,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紫姑传说中不可小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紫姑信仰这一古老民俗,是在人类社会为满足其生存的多种需要和力求自身发展的民众心理驱使下,通过漫长岁月的循环积累而形成,其形式、其功能也在民俗文化演变的过程中经历着兴衰消长的嬗变,并在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留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本文通过对紫姑信仰这一古老民风习俗的追本溯源,旨在从其发端的滥觞、活动轨迹和传承路线中,探索其生衍传承流变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揭示出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模式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为中国古代神话系统所特有的厕神,最初是东方农耕文明地肥崇拜的产物。其神位在六朝时期由男性后帝“转让”给侍妾出身的紫姑后,千余年间为民间所广泛信祀,成为漫长的封建时代婢妾文化的价值符号,但所享有的冷漠和诬枉实大于同情和尊敬。真正给予紫姑神祗以知己关怀的,是少数杰出士大夫文人,这既是由相对于封建君权的文人的准婢妾地位所决定的,又说明古代民间文化并非总是比士大夫文化更具有民主性和人道性。紫姑作为多位女仙的共名,还是两宋士人心目中真正的文艺女神,这多少可以修正有关对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5.
李青 《新天地》2015,(2):22-23
2月,我们迎来乙未羊年春节。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典籍中的春节,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习俗,它们千年相继,或消逝或勃兴,在变或不变中,将上古神州的年味一直延续到我们所处的今天。那些逐渐隐退的流行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尔雅》一书有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古人认为,春节从大禹开启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春节更多是一种腊祭。人们选在腊月将尽春季将来之时,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  相似文献   
6.
邵念轩 《现代妇女》2013,(11):234-234
宋代的占卜风气浓厚,占卜方式繁多,紫姑神占卜则是当时较有影响的占卜方式,从紫姑神传说的层垒叠加中不难友现,宋代是紫姑神占卜方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紫姑神的扶乩功能在宋代开始逐渐普及,不仅可以用以占卜行人归期,还常用以占卜科举仕途。  相似文献   
7.
紫姑是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长江流域的一位女神。随着农耕生产的发展、民众生活的进步,紫姑信仰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迎请紫姑的仪式空间和仪式时间发生了变化,迎请紫姑从问桑蚕农事扩展到卜占寿辰、生育和前程以及仕途功名,婚丧嫁娶,农耕商贸等人生诸多领域。除了民间口传和行为传承系统以外,还出现了文字传承系统,不断赋予紫姑个性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紫姑是我国农村民俗心理与年节祭祀中影响最大最为人所笃信的一位神灵。本文探究了我国农村流传非常广泛的迎祭紫姑习俗,考察了它的多重原型和习俗来源、传承与变异。文章对进一步研究中国神话史、风俗史和传统的年节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