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梁帝王的诗歌题材琐屑、体式较小,却借用汉赋手法,全方位刻画景物或人物,具有繁缛与形似的特征.当萧梁帝王在相对开阔的空间内精选几处物象,稍作点化,并间之以情时,其诗歌立即体现出简净小巧的风致.萧梁帝王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写形向写意过渡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志扬 《学术研究》2008,(4):131-135
清代在各级考试中推行试律,尤其是乾隆帝的科场革新,激发出士林学诗的热情.为指导试律创作,清代出现不少试律话和试律选本,兴起了一个试律研究的高潮."试帖诗当以时文法为之"和"必工诸体诗而后可以工试帖"是当时主要的两种主张.经过几代人的历练积累,清代试律名家名作倍增,远胜唐朝,成为清人的重要标榜之一.试律工巧有余而情感不足,其品级定位不高;但虽为干禄之文,却未遭到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明清阶段是中国工艺品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明清工艺品创作处于一个装饰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日益精致化、繁缛化,具体地说,明清两代又有共同特征的区别:明代简洁,清代华美。这一切从瓷器和家具工艺中都有所反映。装饰使一件产品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但极度的装饰也有损于事物的美,出现夸饰的艺术现象。艺术的反映是深层原因的外化,这个深层原因就是转型时期的综合表现:生活层面上的,精神层面上的,以及审美理想上的。实用类工艺品的夸饰现象就是古典和谐美艺术原则的极度化表现。对一段时期工艺品的集中观察,可以发现正是在这个转型的大环境中,审美理想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汤式散曲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以端谨严密为主,艺术表现风格以艳丽浓纤为主。汤曲艺术表现技巧圆熟多样,对偶手法的普遍使用加强了其端谨雅化的倾向,汤曲也更加多样娴熟地运用了俳体、重头手法,而且在使用各式手法时并不单调。汤曲艺术风格虽然以艳丽为主,但也有豪放本色、豪丽参用的作品,风格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曹丕改革和开拓了不同文学体裁。以乐府诗为代表,他留存乐府音乐性、现实主义精神和大量语句风格,添加了个人化抒情的功能,变古朴为华丽,同时开辟了闺阁题材,使乐府更符合时代要求,更适于表达。  相似文献   
6.
赵立芳 《学术交流》2005,(9):150-152
唐代女诗人李冶与鱼玄机同为女冠诗人,二人诗歌均带有女冠诗歌不讳言情的特征,但李冶诗哲理深刻,而鱼玄机沉溺于情,格调不高。李冶与鱼玄机诗风迥异,李冶诗风流雅畅、意象高远、语言自然,善于造境而且不拘格律。鱼玄机诗则意象纤巧、语言绮丽、对仗工稳、才情毕露。比较而言,鱼玄机诗比李冶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7.
正始玄学家的玄虚怪诞,激发了玄学内部反玄虚的思潮,该思潮与西晋重倡儒学之风相呼应,士人名教自然并重。这种风气强化了东汉以来文论求实诚、疾虚妄的倾向和尚通脱的风气,在西晋形成了追求省净和追求繁缛的两种文学倾向。西晋繁华过后,东晋冲虚玄淡的士风使得省净文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清远、恬淡、简约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陆机主体才性的特殊性是影响这一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江东陆氏家风家学特点的制约,陆机具有矜重清厉的性情气质、优厚的才学及呈才意识.其矜重、清厉的特殊性情制约着诗歌繁缛而庄重典雅的风貌,而其"才多"及呈才意识又较为直接地影响到诗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李燊 《理论界》2022,(5):97-103
梁代七言古诗独具特点,代表先唐七古的高峰,而其美学特质包含古雅、绮靡、清靡、繁缛诸层面,这与在梁武帝的审美倾向影响下所形成的时代风尚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其中,古雅是指形式的变化之美;绮靡与情志关系密切;而清靡是基于隐逸清虚之美,与绮靡相联系,自其中嬗变而来;繁缛则与崇儒尚礼关联。此外,绮靡审美为后代所批驳,则是基于唐代风骨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孙宝 《殷都学刊》2009,30(1):65-70
陆机的道德人格和社会价值判断以儒学价值观为主导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以儒学文艺观为核心的批评体系和创作风格趣向.他的儒学文艺观包括文质观、有益政教的诗学观等方面,创作中体现出儒学经典的隶事化和大量使用比物起兴手法的倾向.然而,陆机并未有力地贯彻儒家文质并济、辞理兼美的中和原则,宏富的才学使之在作品内容呈现方面走向炫博的路子,对于辞藻的偏嗜又使其作品呈现出繁缛的主要风格.陆机的儒风旨趣对其繁缛风格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也产生了不客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