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2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224篇
管理学   5681篇
劳动科学   339篇
民族学   369篇
人才学   833篇
人口学   184篇
丛书文集   7523篇
理论方法论   1895篇
综合类   14673篇
社会学   2200篇
统计学   601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677篇
  2015年   1090篇
  2014年   2379篇
  2013年   2005篇
  2012年   2448篇
  2011年   2729篇
  2010年   2450篇
  2009年   2510篇
  2008年   2820篇
  2007年   2176篇
  2006年   1888篇
  2005年   1612篇
  2004年   1280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1053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组织建设的方针策略,恢复发展组织,壮大干部队伍.南方局的各级领导机构,适应形势发展,应对"反共逆流",改变领导方式,转变组织形式,清理调整组织,实现了组织的巩固发展,开创了国统区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为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信仰上的坚定,坚持实践中的创新,以目标任务为方向,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党员干部为基础则是南方局组织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志一度是研究者专业生产他者知识的手段与途径,但在反思传统与顺应新潮流——互联网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一直以来研究者自己也是民族志的研究对象,互联网兴起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自己是主体,被研究者是他者,转变为双方是平等的交互主体;由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由主动的实践者转变为静默的潜伏者等.网络民族志中研究者身份的变化,为新的研究伦理关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既是学术研究的手段,也是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是其行政机构及成员基于组织特性、语言价值等多种考量因素进行博弈的结果。为实现国际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其行政机构基于国际组织的“组织性”特征尤为注重语言的实用价值,甚至以此作为主导性考量因素,英语因而在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国际性”特征要求国际组织必须兼顾语言的象征价值,这与其成员彰显本国语言的诉求相吻合。国际组织成员尤其是成员国的权力强弱对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影响深远,部分成员通过在特定国际组织中推广本国语言的使用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同时,历史因素通过保留国际组织权力结构中的正式制度对其语言选择产生延迟性影响,致使语言政策的变革滞后于成员之间的相对权力动态。  相似文献   
5.
6.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7.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现实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二级学院在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上的一些积极尝试和探索,依托基层党团组织充分做好学生安全层面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确保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非营利组织在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其受融资渠道偏颇、运作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下的强势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资金来源缺乏、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捐赠不足等问题,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缺失、内部腐败现象丛生、提供服务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非营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从自身出发以使命达成为目标、以商业化的资金和管理为手段的商业化发展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目前也有很多类似爱德基金会一样成功的案例,其发展模式主要有设立营利商业部门、提供有偿服务、购买政府服务、与企业合作、资本增值五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都促使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着社会活动。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很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不利于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组织在高校学生的日常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将会影响其日常行为。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型网络组织、群型网络组织和社交型网络组织,心态开放、自信、展现自我、重视自身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重、注重现实利益等因素驱动着学生参与网络组织的活动,而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网络组织动因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