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彩翔 《社科纵横》2005,20(5):139-139
2004、2005连续两年,中央把当年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1号文件,都定位于解决“三农”问题,这在近三十年来是前所未有的。它说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制约经济发展和动摇社会稳定的临界点。广大新闻工作者对于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不能茫然视之,更不能漠然待之,而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来认识“三农”,报道“三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自古就有养生之道,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养生,比如吃补药。但是,是药三分毒,补药吃多了会对身体产生影响,那么,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补药吗?中医认为,脚上有很多穴位与内脏相连接,能够调节五脏六腑,如果睡前适当施以外物刺激脚底,可以起到保持身体血液顺畅,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睡前按摩脚部和泡脚,保健养生的效果胜过长期吃补药。  相似文献   
3.
《太平经》是东汉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针灸理念和经脉理念。结合传世医籍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秦汉文献,对《太平经》中的针灸学说和经脉学说进行梳理和考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相似文献   
5.
"负阴抱阳"是先秦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原则,以此对照古代经脉文献,结果发现,《帛书》原始经脉的分布较为符合这一原则,这在《黄帝内经》中亦有迹可寻。但由于这一原则不能完全说明阴阳经脉的分布状况,于是产生了"背为阳,腹为阴"的相反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足阴经能够延伸入腹,足太阳经增加了分支,并将脏腑的背腧穴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内经》中有关水谷精微和水液输送通道和方式的论述 ,指出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输送通道有经脉、三焦和胆道 ,其输送方式有“中央土以灌四傍”及“由肺转输”两种。同时讨论了血脉、经脉、筋脉之间的差异及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服药的同时,对以下3个穴位进行自我按压,可起到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作用,对冠心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踩卵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健体养生方法,由来已久.其原理是通过卵石高低不平的表面,对足底相关穴位按摩,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脚相当于人的"第二心脏",分布有肾经、肝经、膀胱经、脾经、胃经和胆经等六条经脉的60个穴位.中医有"病从脚底起"的说法,足部的气血通畅与否,关系到人的整体健康.赤脚踩石,对足部穴位的按摩,较之手搓脚心、脚踏木轮的刺激更为强烈,使足部气血流畅,促进周身血脉流通,提升精神状态,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