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所说的“党媒”,是指中国共产党创办、拥有的媒体,是指党所领导的媒体,并主要指党所创办、拥有和领导的新闻媒体。“党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党的事业服务是“党媒”的核心任务。这样的根本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党媒”在其历史展开中、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文章认为:“党媒”运行的党性统摄律、人民中心价值律、舆论引导方法律,构成了“党媒”规律的核心内容。每一规律在“党媒”系统中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不同规律处于规律系统的不同地位或层次,每一规律的作用都有自身的侧重;三个规律之间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也有一定的相互制约性。总体上说,“三大规律”共同构成了“党媒”规律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独体”是儒学的一个传统概念,牟宗三将它继承下来,并用它来表示其“良知”本体。在牟宗三看来,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于“独体”表现持有不同的态度。当然,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人,牟宗三是赞成“独体”之表现的。他认为,“独体”之表现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赤裸的生命之情欲方面的蠢动与冲破”;其二是“生命之智慧方面的烛照与欣赏”;其三是“生命之道德方面的实践与参赞”。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惟有第三个层次才安顿了生命;正因为如此,这个层次的“独体”也构成了对前两个层次“独体”的统摄,进而也构成了对人类所有思想的统摄。  相似文献   
3.
邹守益通过安顿自身生命困惑与挽救时代危机建构慎独说。他早期接受朱子学思维,困惑于朱子解《大学》格物与《中庸》慎独异问题,后得到王阳明指点才知两者可以合一,从而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与王阳明以《大学》格物统摄《中庸》慎独不同,邹守益以《中庸》慎独统摄《大学》格物,这主要因为王阳明处理朱子向外穷理的弊端,邹守益处理王阳明向内格心的弊端。当时学者致良知出现落入有或无的弊端,对此邹守益重新诠释《中庸》慎独说,主张学者须在日用常行中达到独知,挽救了学者致良知危机。邹守益建构慎独说,具有保守作风,影响了江右王门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说“通”     
"通"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种种联系的基础上,将大脑储存的知识经验"盘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为人处事、治学作艺中发挥积极作用。"通"在"经验转移"、"思维统摄"和"通感"三个层面上的表现,要求既敏锐又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达到"通"的境界,首先必须"突破一点",即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中"弄通",进而达到"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6.
王智慧 《学术交流》2008,1(1):112-117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根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活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都是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都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是一种精神性、生成性交往活动.这个活动以语言作为基本的载体,教育活动在社会时间中展开,它传播与交流的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文化,对这个文化的理解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关键.实践统摄着上述人的多种存在方式,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人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命题包括三层含义: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成;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社会蓝图,又是一种现实实践。学习型社会理念是三大机制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统摄意义;三大机制构建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实现方式。在学习型社会理念向着实践领域的推进中,适切而又接地气的机制导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8.
此论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献注释心理机制的探究,讨论在这一心理机制下字的组合的解释和语境义的解释过程,寻找传统注释、现代解释、阐释、释义等概念在心理机制上的一致性,试图从认知理论的层面为整理这一类概念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张:虽然传统注释学侧重与字词的音义训诂,解释学和阐释学侧重于文章的哲学意蕴的阐发,但从传统文献注释的实际来看,其所蕴含的心理机制是可以统摄字词音义的解释、句子的解释和篇章的解释的.中国的注释实践符合文献解读的心理机制.西方的解释学、阐释学、释义学、传意学,也无不适合此一机制.  相似文献   
9.
纳米伦理学致力于探讨纳米技术的伦理和社会意义,目前已经从未来主义、结果主义的预测和控制话语进入以技术与社会的反思性共同进化为导向的实践探索维度。但纳米技术毕竟是要在原子水平上人工建构微细的纳米空间,它倾向于脱离人的直观范畴。这就要求纳米伦理学的实践探索维度,必须要在现象学上通过视觉化战略,将纳米技术纳入人类经验中来,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可选择的技术解释学弹性。同时,原子水平的技术操作意味着纳米量级的意向和非意向学科群聚集。对这种多学科群,纳米伦理学必须要在本体论上实现多学科群的系统稳健发展,既容纳自然科学和工程的纳米世界建构,又接受"自然的社会科学"的纳米世界设计参与。这样方能以技术与社会的共同进化,推动纳米技术发展成为社会伦理健康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界定典故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辛词典故是一种包蕴密致的意象符号,是艺·术·符·号·之·艺·术·符·号·,它涵盖了历史和现实两层内涵,因而既不同于一般的语词符号,也与一般的传统意象有别。这决定了辛词典故运行的心理机制是统摄性联想。因此,对该心理机制的揭示便成了进入辛词典故幽深委婉含蓄蕴藉的美妙胜境之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