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推崇的伟大诗人。他诗中的意象均来自简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但却蕴含着严肃而深刻的哲思与智慧。从原型及隐喻的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平经历,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木原型,从而加深对他诗歌的理解,拓展其作品在我国的研究和鉴赏空间。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大部分以抒情诗歌为主,不仅对新英格兰地区的田园风光和风俗人情进行了描写,更为主要的是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摘取弗罗斯特的抒情诗歌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对其诗歌的了解和更深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弗罗斯特的诗歌《补墙》的主题意义,以篇章格律和词汇语法层的语言特征为依据,对该诗进行文体分析。研究发现:在共同补墙中,邻居之间在言行、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失谐"表明"墙高出睦邻"实际上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悖论;交往中的矛盾和困惑源自信任的缺乏和交流的缺失。结果表明:聚焦于文本的篇章格律和语言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其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都表现出了深层生态主义的思想,即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应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这个属于所有生灵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的著名诗人。其诗歌意象鲜明,措辞简练,形象生动。诗歌素材大部分来源于他本人生活的新英格兰地区农场。诗人“旧瓶装新酒”,借用传统的英诗格律,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题材,从描写着手,以提喻的形式,发掘自然环境、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内容寄寓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通过一些特殊的场景、事物以及现象来引发对普遍性的沉思。正如海明威的小说那样,具有一种“骗人的朴素”以及“冰山”下的厚重。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作《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汉》以直面现实的态度忠实记录了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的一场富于伦理意味的冲突。传统伦理批评强调对是非善恶做出判断和选择,在面对此类道德悖论时往往陷入两难僵局。应用伦理学倡导直面冲突、依靠商谈程序、寻求道德共识和容错纠错,恰好为这首诗的解读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是一种反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具有颠覆性的批评理论。它打破前人在我们脑海中印上的固有的思想观念。《补墙》看似是"补"实则是"拆",诗中"篱笆牢实邻居情久长"的传统观念,不符合现代的要求。诗人弗罗斯特借助诗中的"我"表达对墙不满,对传统的反叛,诗人在词句、事实和思想上表达了其解构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