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纲五常,君权至上,导致宋明两代亡于异族,王船山『穷本探原』,认为祸根正是『一家之私』的君主制.所以,忠君不是船山爱国主义的内核.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清——  相似文献   
2.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4.
2007年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于丹现象’的文化思考"座谈会。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又一经典范例的"于丹现象",凭借其内部蕴涵着的多重文化意义和文化思考,让它迅速越过了文化娱乐界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近年来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事件,乃至社会事件。文化哲学该如何去对这样一个文化事件进行深度理解,该如何面对商业利益和大众媒体对文化世界的僭越,如何以此省思我们的当代文化处境和文化问题?成为了每一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热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意在通过对"于丹现象"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揭示出当代中国文化世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希望这一探讨对深化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能起到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力求本着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合力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共谋出路。  相似文献   
5.
1918年8月,毛泽东为筹备留法勤工俭学工作,在同学蔡和森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他住在位于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的老师杨昌济家。不久,毛泽东就与蔡和森、萧子升、熊光楚、罗章龙等人一起搬进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8个人挤住在一块,“隆然高炕,大被同眠”,过起“北漂”的生活。好在这里距离杨昌济家不远,师生可以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6.
罗章龙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著名共产党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他多次深入唐山地区及开滦煤矿调查煤矿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在矿区举办工人夜校并组织工会团体和建立党团组织,指导工人开展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他督导山海关、唐山制造厂工人罢工,并取得了罢工的胜利.他直接指挥和领导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为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的发动和有序进行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措施和斗争策略,对开滦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形成和全国工运高潮的到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罗章龙对开滦工人运动的正确指导和有力指挥,奠定了他早期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大     
《新世纪领导者》2006,(8):52-52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不是王尽美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革命诗人。王尽美是中共一大代表,1925年8月19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病逝,年仅27岁。他是第一位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至今已发现他创作的诗词就有11首,只叹他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遗憾。1898年6月14日,王尽美  相似文献   
9.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14,(23):81-84
正毛泽东本人早年既担任过中共中央局秘书,也出任过国民党上海执行局秘书。毛泽东曾经是中共中央局秘书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一座简陋的两层民居楼内秘密召开。4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毛泽东以湘区党代表的身份出席。闭幕的翌日,新当选的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早年他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常缀作笔名,如《湘江评论》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泽东"为笔名。"二十八画生"(因繁体"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1915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征友启事》首先署用,与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互酬诗作及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