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爱桃花》是一部看起来费劲的话剧。看完以后,我和身边的朋友说,真是一出好戏。我好久没有看过这样水准的东西了。他一头雾水。他说,我也觉得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后面四分之一的时候,观众  相似文献   
2.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如果超常发挥,还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以下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用,不同的是:家长毁一个,老师毁一群,效率更高。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  相似文献   
3.
诱惑的力度     
陈鲁民 《中华魂》2012,(21):20-21
美国有个电影《致命的诱惑》,麦克是个无业男人,没有顶住阿莉克丝美貌的诱惑,和她有了一夜情,成了噩梦的开始。因为她死缠着他不放,并声称已怀了他的孩子。阿莉克丝有步骤地威吓麦克,甚至还绑架了他的女儿,来逼他就范。这个颇受困扰、满怀罪恶感的丈夫,想方设法,试图将他的家庭和婚姻从自己轻率行为造成的后果中挽救出来,类似的影视剧还有《回家的诱惑》、《大辫子的诱惑》等。  相似文献   
4.
正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金钱根本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5.
张坤 《经营管理者》2013,(18):179-179
<正>一、面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类都具有维护自身形象的本能,由此产生的面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反映,然而这种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尤为繁盛,学者经过大量研究,指出在我国主要受到以下几种社会文化的影响。1.耻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基于基督教文化产生的罪恶感文化不同,西方罪恶感文化主要通过宗教作用在每个人内心植入一套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正>她出轨了,却仍想得到丈夫一如从前的爱。舒丹自述: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错,就足以让婚姻从天堂走向地狱。几个月之前,我出轨了。我无法形容犯错之后的那种负罪感,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狠狠地骂自己,可骂完之后,罪恶感更强了,然后我就再骂。我甚至开始信佛,希望可以给自己的灵魂赎罪。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基本成分,是文学交际中的最小单位,形象鲜明的意象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他的四大悲剧中充分地运用大量的意象来帮助主题的体现和升华。本文主要分析了莎翁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中“鲜血”意象如何被用来引起悬念、制造邪恶的气氛以及展现主人公性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偶尔,我也会小小地吃惊一下:当初那个一掷6000元只是为了12颗牙齿的女子是我吗?真的是我吗?越是这样想,心里的罪恶感便越沉重。我便越是要拼命微笑,不微笑,真是对不起那6000元钱啊。  相似文献   
9.
玛丽·蒂龙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自传性最强的传世佳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女性形象。罪恶感的折磨和孤独感的吞噬使她周而复始地堕入吸毒—戒毒—再吸毒的圈圈。在当时的社会、家庭条件下 ,玛丽的一再吸毒实际上是她反抗严酷现实、遁入理想世界的一种虽然消极但却很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谢老师:我是80后,刚刚生了孩子。生完孩子之后,我经常失眠,晚上听到外面汽车驶过的声音就睡不着;如果外面没有声音,我就和屋里的空调声较劲。由于休息不好,我第二天就没有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