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12,(22):137
北京希望,新型大国关系能让中国避免破坏性的竞争,同时保护其最重要利益,抵御中国国力上升必然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领导人已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这种愿望,该国学者和官员也在进行相关讨论。北京探寻稳定和建设性的美中关系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北京希望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避免冲突。中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明显改善并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崛起极大地触动了美国的神经,并引起了种种猜测和分析.本文在对近年来中国东盟以及美国东盟经贸关系初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崛起"对美国的潜在影响以及美国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这种特征反映在美国和日本调整对台湾的战略中;同时,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也塑造和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渐变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乔治·W·布什在总统竞选期间多次声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非战略伙伴.布什对华政策的出笼,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也将受客观历史舞台的制约.布什主政后可能采取扩大交往与加强遏制并行的方针,将美中关系限制在"战略竞争对手"框架内.美中关系将会出现新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5.
对于美中关系而言,2008年可谓多事之秋。中国政府对西藏骚乱的处理令部分美国人费解,而美国媒体报道西藏骚乱所流露出的同情笔触以及奥运圣火在旧金山遭遇的抗议则令许多中国人颇为愤慨。此前,美中关系曾经历过数次艰难险阻,例如1999年5月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2001年4月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但是,美中两国并未因此而爆发大规模的军事或经济冲突。  相似文献   
6.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7.
假如中国成为一个全球大国,那美国应如何应对?这是下一任美国总统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未来的威胁,美国必须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对美国是利大于弊,美国应当增进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笔者认为,美中经济合作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9.
5年前,当我和前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会长约翰·赫顿(何立强)先生见面交谈时,恰逢美国总统布什来华访问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纪念的日子:而不久前当我和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文·欧伦斯先生坐在一起的时候,电视新闻正在滚动播放着中共十七大开幕的消息。一再有如此重要的事件做背景,是历史在不经意问出现的巧合。  相似文献   
10.
即将退休的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183;奈(Joseph S.Nye)教授,前不久来到中国,参加新世界一哈佛肯尼迪学员同学联谊会,不远万里回访自己的中国学员们。在对学员的讲话中,奈教授坦率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中美关系前景颇有信心的他,也身体力行地为促进中美友好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