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52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睡意朦胧中,仿佛听到播音员那恬美的嗓音在机舱内盘旋:还有二十分钟,本次航班将降落在莫斯科机场。机舱内一片骚动,人们从昏昏欲睡的期待中清醒,仿佛都显得很激动。我们一行十四人是分别来自北京、重庆、陕西、广东、江苏版权界的同仁。应俄罗  相似文献   
3.
日记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记录自己在一天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坚持写日记,可以使我们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好习惯,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写日记呢?  相似文献   
4.
是表达事物存在意念的一个主要动词。本文着重想论述作为纯存在动词表达存在意念句的各种用法和省略问题,并通过大量实例论证它的种种表达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什克洛夫斯基“使事物陌生化”和“使形式难化”的理论作了具体剖析。文章认为,这种只突出“怎样写”而贬低“写什么”的“创作论”,是导致后现代主义艺术一味搞“形式实验”的理论滥觞。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主体的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7.
初唐文人的总的历史使命是清算六朝美学,摆脱其影响,从而建立起自己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态,这个过程是蝉蜕进而新生的过程,最终由陈子昂完成了这一使命。初唐美学精神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等。初唐人的审美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变革了汉魏古体,形成了独有的体格;变革了六朝风格,形成浑成的风调,构合为初唐美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9.
沉思录     
《领导文萃》2008,(20):38-38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虽然那已逝去的并不相同,但现在对于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所以那丧失的看来就只是一单纯的片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或未来——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那里夺走呢?这样你就必须把这两件事牢记在心:一是所有来自永恒的事物犹如形式,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是在一百年还是在两千年或无限的时间里看到同样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