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合理合法”的理解在学术界和民间存在着分歧,民间纠纷的当事双方倾向于采用“私力救济”的方式处理冲突。而在网络时代,私力容易经由传播而泛化和集结形成“群力”。从网络群力救济现象产生的权利和权力来源入手,分析“群力现象”的社会权力属性。公权力动态缺位状态下,社会权力会自发生成临时的共权主体,并实施以救济为目的的行动。网络“群力救济”是社会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公权力可通过引导并建立公私直接对话的平台,形成和社会权力的共建与互构,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牡丹江流域的群力岩画,地处牡丹江下游右岸海林市柴河镇所属的群力村附近的一处石砬子上。岩画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牡丹江水由此向右回转,并形成了一个江中岛,岩画就坐落在牡丹江回转的右岸的转弯处。牡丹江群力岩画,因群力村而得名。迄今为止,群力村至群力岩画所在地,必须乘船方能到达。岩画的北、东北、东、东南方皆为山高林密、绵延不断的锅盔山山脉,其西侧则为牡丹江的断崖,南侧濒临牡丹江。学术界有关群力岩画的年代、族属、寓意的研究,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群力岩画置于牡丹江流域整个地理环境空间内加以考察,并对学术界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群力岩画为西汉时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挹娄人所绘,岩画的寓意是祭师祭祖的场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