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1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713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04篇
理论方法论   443篇
综合类   5576篇
社会学   619篇
统计学   19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833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严羽的诗歌语言观与他诗论的整体思想是协调合拍的。他重视诗歌的音节,强调"一唱三叹之音",推崇诗歌音韵的抑扬顿挫的特点,反对押韵必有出处,反对和韵和俗韵,反对因韵害意,同时也批判了江西诗派"以文为诗"的倾向。在用字方面,他强调字眼,要求除俗句,用字不必拘来历,体现了他复古创新的诗艺追求。在句法方面,严羽继承前人的思想,要求参活句,重视诗的起结,要力避俗句和语病、语忌。在言意关系上,严羽要求言能达意,言意为一,在此基础上透彻脱洒,从而使诗歌获得空灵剔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从章公祖师佛像跨国追索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切入,分析佛像的法律性质,探讨涉案物权准据法的确定及适用问题。该案原告应由阳春村全体村民担任。涉案佛像属于文物,建议村民在荷兰法院提起原物返还之诉。受案法院应当适用物权冲突法确定准据法,即可能适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或荷兰法律。被告在购买时应当对涉案佛像来源产生合理怀疑,因此不构成“善意”;原告应尽可能搜集证据证明《荷兰民法典》规定的20年消灭时效因起诉而中断。依据《香港货品售卖条例》和中国内地物权法理论与实践,被告均不能取得系争佛像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普什图部落地区作为案例,建立一个解释部落地区为何冲突频发的分析框架。"氏族""部落""部落群"等概念是具有不同外延的族群指称,在分析部落地区安全时首先应界定地区冲突主体为何者。权力、认同、安全、财富四项因素是部落地区暴力行为主体发起冲突的主要驱动力,但需要在部落社群结构视角下进行考察。当社群外的异质力量试图进入部落体系时,会刺激社群结构产生变化,促发地区冲突呈现新样态。巴阿边境普什图部落地区发生或被卷入的重大冲突事件证明了上述因果逻辑。  相似文献   
7.
"一芹一脂"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脂砚斋在批语中用"一生惭恨"来评价曹雪芹,其中包含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对家族不幸命运的愤懑、对人生波折的体验,以及对自己身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心中块垒的痛苦。脂评中自述与曹雪芹的交往大概有两类:一是生活交往,二是文学交往。  相似文献   
8.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以来,因为宅家的时间变多,60多岁的婆婆,突然爱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云生活”。爱上“云聚会”。去年疫情隔离刚开始,婆婆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疫情期间,她们一帮老姐妹就在群里“云”交流,互相打气。后来,疫情虽稳定了,但还是不能聚集扎堆。她们仍旧天天在群里“云聚会”,开着视频互相问候、彼此陪伴。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未完成性。教育要培养人,就必须在肯定人的属性前提之下,去探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进而追问怎样培养人。基于学生人之属性的思考视角,探索学生选择权利的落实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唤醒学生的选择意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选择能力的提升,从而促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