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阶级追求长生不老和死后升仙,引起贵族和庶民的追随,从而使追求长生、成仙之风气日盛,这从现存的汉画中,可以明晰地反映出来。揭示、正视这一社会风气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代人对于山林图像的塑造源于他们在“绝天地通”的历史背景下对成仙的渴求,山西夏县王村墓横前室墓顶南段的山林图就是汉代人在墓室中表现升仙信仰的典型案例,通过对于图像在整个墓葬中的空间位置、墓葬中其他图像的关联性分析以及对图像本身的分析可以发现,墓顶的山林图既是整个墓室壁画空间观看的终点也是叙事逻辑的终点,但其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的山岳,而是汉人幻想中的仙山。通过对墓葬内其他图像的空间与内容分析可以将整个墓室壁画的内容串联成一个以升仙为核心的故事,作为理想家园的具象化体现,墓顶的山林图既是升仙进程的终点,又是故事观看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武玮 《殷都学刊》2006,(2):103-106
唐代上层社会热衷于金银器的使用与唐代道士炼丹活动及道教升仙思想密切相关,金银器上纹饰题材多与道教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兴起于先秦、兴盛于汉武帝时期的有关黄帝神话的来源作了考释,认为我国古代的神仙思想与道家和海市蜃楼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靖 《南都学坛》2014,(3):122-123
<正>神话动物是汉画像石中常见和表现最多的对象之一,主要有龙、朱雀(凤凰)、玄武、麒麟、獬豸、穷奇、阳乌、开明兽、飞廉、九尾狐等,由于他们的表现内容不同,组合形式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了社会属性,基本功能有三点:一是教化,二是辟邪,三是祈福。一、龙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神话动物形象中最多的就是龙,按功能划分可见有呈祥示瑞的、辟邪的、兴雨的、升仙飞腾的……塑造了龙的卓绝不凡的诸多神异特性。从南阳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幼教事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大批新教师进入幼儿园,面对教育这块陌生地,怎样使一名师范学生成长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怎样唤醒新教师的生命潜能和价值?这一过程犹如破茧成蝶,不断羽化,作为园长,要帮新教师努力实现三个"羽化",使新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快速成长并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汉代羽化图像的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孝鸿 《南都学坛》2004,24(2):11-15
汉代墓葬中的壁画、画像石 (砖 )所描绘的内容无不是羽化思想的体现 ,而羽化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自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作为外在因素的外来文明一直是汉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外部环境 ,而本土的鸟图腾崇拜以及神仙信仰等内因却是羽化图像迅速发展的必备土壤 ,他们在相互影响下一同孕育出扑朔迷离的汉代“羽化”艺术。  相似文献   
8.
逮蜻蜓夏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会有刚刚羽化的蜻蜓,随清风翩然而至。这不像在春天,蜜蜂的翅膀嗡鸣噪动;也不像在秋天,蝴蝶的翅膀炫舞张扬。蜻蜓总是悄然出现,两对平行的透明翅翼,映着天光逡巡空中,带给炎热的夏天一丝冷静从容。  相似文献   
9.
白日升天在道教而言,乃是无上高深之术.道教尊重女性,其神系中有大量的女神、女仙存在,在修炼、戒律、教义、组织等方面亦能男女一视同仁.从唐代的女子白日升仙神话建构过程中,反映出当时民间与官方、宗教与政治各自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考古资料与古代文献结合,以汉代人的丧葬观念和当时人们在墓葬中装 饰画像的主观愿望为着眼点,对中国西南地区汉代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画像内容进行了分类。 其具体分为:(1)神仙仙境与升仙(附:墓主生活、历史人物故事、生殖崇拜);(2)驱鬼镇 墓;(3)吉祥等三大类。该文认为,西南地区汉代的画像是表现以西王母为首的昆仑仙境与 升仙的内容为主,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升仙而进入昆仑仙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