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水生 《老友》2013,(6):41
我与老伴牵手已整整43年了,时光为我们酿就了一坛又香又醇的陈年美酒。我俩是老三届的高中同学,她比我高一届。1968年7月,我们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住在一户老农家,另起炉灶,同吃、同劳动,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  相似文献   
2.
一顶蚊帐     
沈杰 《老友》2009,(9):14-14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如烟往事随着年龄递增渐渐在脑海中淡去,惟有家中的一顶蚊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这顶蚊帐对我和弟弟来说,有一段特殊的经历。我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2  相似文献   
3.
彭声骠 《老友》2009,(1):18-19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幸: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出生在农村而没有生在城市;那个可怕的家庭出身使我背了几十年的"黑包";"老三届生"考大学遇十年"文革",仕途攀升又碰上"一刀切",想多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又被安排退居二线……  相似文献   
4.
陶岩 《新天地》2013,(10):15-17
他们,生于1949,他们被称为"老三届"。他们成长的每一步,很自然地与共和国发展的轨迹交织在一起。今年,他们64岁。张瑞敏: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64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对一个人而言,从呱呱坠地到步入花甲,则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弧线。  相似文献   
5.
高红十散论     
高红十是当今文坛上较为活跃的“老三届”作家,作者从多个角度对高红十的思想和创作进行了剖析.从中折射出作家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二十世纪丸十年代热闹一时的老三届文化现象.与以往同类主题讨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将老三届现象与知青话语进行较深入的比较;二、不流于表面的就事论事,尽量展开对一些重要相关作品的细致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尽管老三届热具有理想主义的激情外表,但实质上却缺乏创造性,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商品生产机制的双重束缚.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老年人》2012,(4):22-23
上世纪80年代,肖复兴因创作《我们曾经相爱》、《早恋》和《青春梦幻曲》等校园文学作品和老三届题材报告文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他虽已年过花甲,仍担任着《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为我国文学的繁荣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感谢统计     
退休在即,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统计!统计给予我适合自己的工作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1976年我作为老三届知青返城进厂刚刚二三个月,当时的一把手--党委书记找我谈话,要我担任车间统计,那时的我不知统计为何物,便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9.
北京内城胡同大杂院的不少老住户多是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属于老三届知青,目前都已退休或是下岗,自己或是家人多患疾病。老三届是特殊历史造就的特殊群体,他们遭到的文化排斥和自身文化权利的缺失与目前的处境有着密切关系,并因此形成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