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在人生的旅途中,风风雨雨几十年,我有过焦虑和苦恼,也享受过喜悦和幸福。在我为党工作的40多年里,喜悦多于焦虑,幸福多于苦恼,体现在三个"没有想到":一是我一个大山里才疏学浅非科班出身的"土八路",竟然能够大半辈子从事文秘工作,成了"爬格人";二是我退休以后"下岗又上岗",发挥余热,一干就是25年,鬓发斑白的年轻老者成了耄耋白头翁。  相似文献   
2.
乡音如胎记     
齐夫 《社区》2012,(14):12-1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在外闯荡多年却乡音依旧的老者形象。国学大师章太炎,浙江余杭人,离家多年却乡音依旧,说话要有人翻译。他演讲时,往往要有五六个弟子作陪。有写板书的,倒茶水的,找资料的,大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景甚为壮观有趣。他的开场白很狂:“听我上课是你等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不过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一是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资格狂,二是其外号就叫“章疯子”,本色使然。  相似文献   
3.
说起守墓人,许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孤独的老者形象,他们默默无闻,在暗夜晨昏里打扫墓园,清扫杂草。然而事实上,随着生态公墓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守墓人已被生态公墓管理员所替代。而今天我们要走近的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管理员”。  相似文献   
4.
方子华 《老友》2021,(2):23-23
世上之人,业余爱好各有不同。有人爱歌舞,有人喜绘画,有人致力于收藏,有人倾心侍弄花草……而笔者,自年轻时就钟情于阅读。记得"文革"时期,我从知青点返回故乡南昌,在昌北瀛上路口,我看见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拖着一板车的书本,按当时"反四旧除毒草"的要求,这些书要拖到附近一印刷厂去化成纸浆。  相似文献   
5.
问题与生活     
每天都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年轻人感到非常烦恼,不知如何应对。听说路过的商贾骆驼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善于指点迷津,连忙赶去求教:"我的生活总是不如意,每天被折磨得筋疲力尽,您能告诉我应该如何应对吗?"老者微笑道:"这个不难,我明天早晨就能让你知道准确答案,但现在需要你帮个小忙。"年轻人喜出望外,连声答应:"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老者说:"这里有一百头骆驼,今晚麻烦你照顾一下,把它们都安顿趴下,你就可以去睡了。"  相似文献   
6.
7.
流浪归来的老者是新时期乡土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群体,他们虽然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具有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他们在当代历史文化大背景下,在乡土观念、爱情观念、民间智慧等方面表现出自由的共性特征,在具体叙事文本中又可分为依附型、单一型和复合型三种不同类型。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观念的转变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的部分诗篇,都塑造了老者形象。这些形象寓意丰富,贯穿着诗人们对社会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刻剖析,贯穿着他们对人才、人生等问题的冷峻思考。这些形象展示着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其认识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