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邵治亮教授     
邵治亮,男,1965年9月生,陕西横山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分会理事。现任榆林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编。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评为副教授,2008年评为教授。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绵阳市干旱区农业资源特点,找出了本区耕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0种主要作物与10种主要耕作制度的降雨利用率分析。从调整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布局着手,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混合农耕现已取代刀耕火种成为西南山地民族的主要农耕模式,通过对怒江峡谷中农耕模式的研究发现,以粮养畜、以粪肥田的混合农耕模式与当地的山地环境非常适应;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维持着当地农业的生态平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当地村民的自给自足;秋那桶村的混合农耕为山地民族的生计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事农村工作的朋友感到最头痛的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这件事关系到国内消费的增长,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关系到改善农民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但尽管用了不少办法,增长并不快。有的地方虽然还在增长,但主要来源于农业以外的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耕作制度发展矛盾及对策--以黄土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中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污染环境的大小有所影响,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化学品的的不合理使用,成为农业环境的污染源。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建省耕作制度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论述了福建省耕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集约观、现代观、资源与生态观和人才素质观。提出了主要实施途径:(1) 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和技术条件;(2) 加强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 确立“增加食物总量原则”,优化种植结构;(4) 发展产业化种植制度,为两个转变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古代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作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此前关于北方旱地“耕、耙、耱”的耕作体系和南方水田“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并且总结了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土壤耕作的优良传统 ;同时 ,对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如何在新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耕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