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19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拉贾斯坦邦农民那努·拉姆·约吉在90岁高龄时,他的妻子竟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从而使约吉成了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新生儿父亲。日前,约吉抱着新生女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雄心勃勃地称,他会继续生儿育女,他要到满100岁时才会停止生孩子。  相似文献   
2.
管理是一个人们熟知但未深知的词,仅就其词源而言就至今还尚未澄明.有人认为它源于西方,也有人认为它源于日本,但就是很少有人认为它源于中国.研究认为:这些认识是有违历史事实的.现有的语言学以及历史文献等方面的材料表明,"管理"这个词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日语中的"管理",则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至于中英"管理"的对等翻译则是由来华的传教士完成的,而汉语"管理"由古典向现代转换则是由日本人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教会防范教案:甲午战后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晚清中外关系研究往往强调了甲午战后民教冲突的一面,而从未提到过传教士迫切希望减少这种冲突并为此作的努力。虽然清廷两派在基督教问题上的分歧导致1895年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的成效甚微,但清廷高层的改良派官员与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的交往和了解成为基层民教冲突影响高层政治决策的中间环节,预示了日后清廷修正基督教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历史书写是传教士中国想象传统的一部分。在传教士的中国史书写中,通常具有过度审美倾向,这类似于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异国情调"。文章从异国情调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语境出发,分析了异国情调从乌托邦向意识形态的转变过程。从18世纪末,在传教士的笔下,中国的版图、人口、自然资源等,成为了可以被西方基督教文明征服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何辉 《国际公关》2014,(4):90-91
正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他那部影响深远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之中。孟德斯鸠(Montesquieu)生于1689年,卒于1755年。1716年,孟德斯鸠开始担任波尔多高等法院庭长,1728年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外,他也是普鲁士王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伦敦王家学会会员。1721年,他出版  相似文献   
6.
我已年过古稀,在研究工作岗位上持续学习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对所走过的研究之途做一次简要回顾,当也在情理之中。①我的研究生涯自始至今大体经历了入门、始步、拓展三个阶段。1.1960—1964年:研究入门阶段时我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攻读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徐绪典教授,致力于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为《太平天国革命与英美传教士》。在此期间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史学理论和中国通史的基础知识。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建立初期,文化方面面临着矛盾与融会接纳的发展趋势。结果是满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而对以天主教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接纳是有限的。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其矛盾之处在于文字狱的迭兴和大型古代典籍集成式编纂等,而对天主教、外来文化则因统治需要和皇帝个人兴趣,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是中西交流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然而礼仪之争使双方的交流陷于停滞,最终东西方都失去了机会:基督教失去了扩大在中国传教的机会,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A Compleat History of the Emprie of China)是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并在这场争论中起重要作用的一本著作,所以了解这本书对了解那场著名的争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王海鹏 《贵州社会科学》2006,503(1):136-138
缠足陋俗"万国皆无,中国独有",严重摧残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和传教士作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宣传和推动不缠足运动,切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不仅发表了许多反缠足的言论,并对天足会的活动进行了介绍和声援,从而对近代不缠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