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236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8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544篇
理论方法论   388篇
综合类   3755篇
社会学   417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制度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核心,强调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造,因而具有了人民性、中国性和文明性的三重内涵,这是对百年中共文艺制度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弘扬。人民性的实质是要塑造觉醒了的现代新国民;中国性的维度强调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明性强调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4.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和安全利益的一致性是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而美国作为盟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定位与转移则是影响联盟稳定及美欧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期间美欧有着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一致的安全利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亦奉行"欧洲优先"战略,由此确保了大西洋联盟和美欧关系的稳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这给原本以维护欧洲安全为主要使命的大西洋联盟造成强烈冲击。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收缩全球战略,加速推进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欧安全利益分离加大以及双方对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大西洋联盟具有离心力和稀释作用,促使其日趋松散化,甚至有滑向某种松散的交易联盟的风险。未来大西洋联盟或仍将持续,但由于存在内部缺陷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在蜕变中走向衰落的长期趋势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问题从准备、组织以及方法等方面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何其芳的诗歌、散文谈起他前后期的艺术变化及心态变化.艺术的变化只是表层的,令人震撼的是何其芳怎样从要求启蒙、要求个性的小知识分子转变为自觉融入集体、融入群众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战士.这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比较美学的论证方法,在对中外美学上几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点的评述基础上,提出了音乐美的根源在于:主体感于外物而发出的心灵呼唤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