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红娟 《齐鲁学刊》2008,(3):128-131
专书复音词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理论探讨阶段、兴盛阶段和统计方法的新阶段。目前专书复音词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标准不一、范围不一、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所以运用这些成果中的数据时要小心。当然,运用一定的解决方法还是可以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反映汉语构词法发展的概况的。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词汇中的复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复音词主要是名词和数词。从意义上看,名词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时间词和方位词,专有名词又包括称谓、官职、人名、国名、地名和祭祀用语。从构词形式上看,甲骨文中的复音词已很复杂,与现代汉语相比,甲骨文复音词缺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合成词中缺重叠式、复合式中的偏正式和补充式的数量最多,其余类型都罕见。从构词法的发展程度看,“类名+个名”、“个名+类名”这两种构成复音词的方式已很成熟,借音、动宾式、主谓式和联合式已经萌芽,附加式则很原始。甲骨文复音词大约有416个,占全书词条的约20%。种种迹象说明,汉语词汇复音化或始于没有文字记录的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语法史、词汇史、文字学史的工作上,殷周时期的语言是首先值得注意的对象。因为就今可见的确实可靠的语文资料来说,殷周时期是中国语言文献历史当中我们能够追溯的最早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语言事实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可能知道此后各个时期语言在发展上的传承关系和新的现象。从西周开始历代复音词都有增加,构词的方法也由单音造词向复音词转变,所以我们通过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来了解西周汉语复音构词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景德传灯录>中的支配式和主谓式复音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式研究,发现与前代相比,<景德传灯录>中支配式复音词和主谓式复音词都有显著的发展支配式复音词数量更多,种类更齐备,新兴的支配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主谓式复音词已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双音主谓式合成词的重要类型,此时已大体具备了.  相似文献   
5.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双音词是从各个不同的时代积淀下来的.鉴于《战国策》中联合式双音词的结构较为复杂,对现代汉语影响也较深,拟通过探析该书中联合式双音词的结构及其与现代汉语联合式双音词之间的历史关系,以窥豹一斑.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究是汉语修辞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不过,以往研究所涉通常是语句以及篇章,至于对语词表达的关注,似乎还用力不够。本文以三峡峡口区的现代词汇为例,对其复音词语的结构表达进行归纳例析,由此而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增进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07,(4):142-144
我们抽样统计了《水浒传》24回近20万字的语料,对书中的单音词词类及各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对之进行了描述,借以反映元末明初汉语构词法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对中古汉语专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笔者将这些数据搜集起来,经过分析后,对中古汉语构词法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描写,用数字变化的规律说明了中古时期汉语各类构词法的具体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与上古汉语相比,中古汉语构词法有下列特点:从复音词的发展趋势看,中古汉语复音词的数量继续增长,并且复音词的使用频率、义项的丰富程度都比上古汉语有所提高,构词方式基本完备;在复合词构词法中,中古时期与上古汉语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联合式构词法最为能产,这是汉语史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