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方式,悠然之见实现了环境审美中动观与静观的结合,有效地突破了西方环境审美模式中坚持动观的理论局限。悠然之见体现了环境审美过程中感官的全息性,实现了感知的联觉。更为重要的是,悠然之见以一种"悠然"的审美态度,实现了功利向审美的超融,从而补救了西方审美方式理论建构中对于审美无功利理论批驳的偏颇。  相似文献   
2.
诗词的语言,是感性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是充满形形色色的具象的语言,是由视觉类具象、听觉类具象、触觉类具象、嗅觉类具象、味觉类具象、动觉类具象、心觉类具象、等各种具象独立或组合配置而形成的语言。由视觉类具象、听觉类具象、触觉类具象、嗅觉类具象、味觉类具象、动觉类具象、心觉类具象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官具象,组合配置而形成的具象,可称为“联觉类具象”或“合觉类具象”。词句的具象,尤其是词篇的具象,往往是“联觉类具象”。  相似文献   
3.
氛围是介于主客体之间的空间感受,人们首先通过氛围来体验建筑。以SANAA建筑中的氛围为研究对象,依据赫尔曼·施密茨新现象学中的氛围研究,借助其中的情景共建、联觉特性,以及运动暗示理论,分别从建筑特征、行为体验、设计意识三个层面,解读SANAA营造氛围的思想,剖析其建筑中氛围的营造取决于活动场景、建造方式,以及空间节奏。探索新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方法,进而帮助鲜活的氛围回归到建筑中。  相似文献   
4.
电影音乐欣赏与一般音乐欣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影音乐与画面是相互融合的,音画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电影音乐的欣赏要充分调动视听联觉和联想想象。音乐欣赏中有三种类型的想象、联想与视听联觉,即描绘性音乐、情节性音乐、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运用视听联觉和联想想象对于体会电影音乐反映的情节性内容和意境氛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歌唱感觉体验对歌唱艺术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直接、间接地作用于歌唱者和欣赏者的歌唱心理,进而影响和制约人的歌唱艺术审美创造。但由于人的肌体感官在感知途径和感觉功能上的差异,造成了歌唱感觉及其体验的诸多差别,从而导致其对歌唱心理的不同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区分不同歌唱感觉类型及其对歌唱心理作用的关系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乐二度创作中的联觉机理普遍存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了声乐二度创作中的不同的联觉体验,解剖了联觉在声乐二度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感觉之间的组合引发的联觉感受。  相似文献   
7.
影视剧人物言语可分为四种,即生活化或散文化言语、理性化言语、抒情化言语、梦呓化或荒诞化言语。影视剧中的叙事人言语以理性化的和抒情化的两种言语为主。言语赋予影视剧的视听联觉造型以内在生命力,即诗语意境的表现力。经典影片的有声语言魅力至今仍然保持其优势,这是偏重于视觉刺激的当代影视所应该回归的。  相似文献   
8.
移就辞格是一种超常的语言现象。移就辞格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由联觉、移情和相似联想构成的,没有这一心理机制,移就辞格就不可能成立,也就无法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联觉效应在声乐艺术实践中普遍存在,是声乐学习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联觉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借助于肌体外部感觉辅助对歌唱内感的理解,能有效解决声乐学习中的一些难题。歌唱技巧的发展、声音情感的表现、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品画面的构建都离不开联觉的帮助。联觉增强了声乐学习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挖掘了声乐艺术的隐喻性,延展了声乐艺术的空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通过寻找到的合理中介——四个维度的角度入手来比较音乐艺术和摄影艺术这两种视听觉艺术的共通性,探寻在给欣赏者带来联觉体验的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