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至情"为主旨的穿越故事不断发展,因其时空矛盾产生的特定戏剧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作品中以"至情"为主题的穿越故事的矛盾冲突不断演变,从近世一直延续到当下流行的小说和电视剧中。这些穿越题材的故事对于"至情"这一主题强调越来越深,对于人性的挖掘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2.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 ,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 ,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 ,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代是中国言情小说的繁荣阶段.童心、至情与性灵等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明清言情小说的创作与成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文学批评理论充分肯定言情小说这种俗文学的价值,为中国文学批评重视雅文学的传统格局融人新风,从而推动明清言情小说迈入辉煌.  相似文献   
4.
宝黛的爱情世人称颂,而文中通过描述宝黛爱情的三世情缘这个独特视角来提示红楼的“至情”主题,并重点剖析宝玉的“意淫”与黛玉的“还泪”来阐释曹雪芹的“至情”理想。两人“至情”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失败了,却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上的鼓励.生生死死的三世爱恋,也使世世代代的痴男怨女为他们一捧辛酸之泪。  相似文献   
5.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了《紫钗记》,并对男主人公李益的形象进行了改写。对于重塑后的李益形象,有人批评其性格过于被动软弱,甚至苟且忍让,算不上“至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李益是一位能屈能伸、重情重义的至情君子。他性格中的“软弱、拖延、苟且”,是当时社会强权政治压迫下的产物。看似矛盾,实则合理。李益形象实质上是汤显祖的自我投射。  相似文献   
7.
在晚明"临川派"戏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实践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剧作思想既有对汤显祖"至情"主张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创见,这主要体现在"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言情模式与"情正"思想上。整体上讲,孟称舜的剧作思想,前期以"至情"为代表,后期以"情正"为皈依,其传奇《娇红记》则是这两个阶段过渡的桥梁。从孟称舜剧作思想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由汤显祖构建的"至情"思想于明末清初的归结与转向。  相似文献   
8.
《诗经》爱情诗以恋爱诗以及与爱情婚姻有关的诗篇为主,其以独特的情感内蕴和艺术魅力,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一方面具有深广的情感内容,其中真实人性的展示,爱与恨、悲与喜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对崇高和谐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体现了真善合一的人性美、情感自然流露的至情美。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美,爱情诗在情感的抒发上,优美的文字、朴质的语言,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如诗如画、物我合一、真实和谐的意境美,达到了语淡而情浓,词浅而意深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和《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璀璨双珠,都是以“情”为核心的伟大著作。杜丽娘和林黛玉分别是作品中典型的至情女性代表,她们蔑视专制的淫威和礼教的桎梏,共同以情为生命的救难方舟,倾其一生诠释着真情:前者历经生死奇幻,突破情路上的重重障碍,一路高唱着人性的欢歌;后者则任霜剑相逼不改初心,为心为情倾尽血泪至死不渝,至终悲吟着诗人的葬歌。将从情之天下、情之历程和情之归宿三方面来探讨杜丽娘和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对比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压迫下同样至情女子散发的不同魅力,并探讨各自的作者在其身上赋予的情之内涵。  相似文献   
10.
韩壮之 《老友》2009,(3):23-23
晨练时常见一对父子靠着轮椅缓步而行。老父为练腿脚,每伴轮椅移步,儿子则推椅笑脸相随。反哺情深,感人亦深,爱而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