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在小城的一家公司上班,美丽高傲的她,年龄已经奔三还没有找到如意的对象,任父母四处张罗,她并不着急,总觉得爱情就在一个不经意的地方等着,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果然,在她31岁的时候,与他邂逅,两人进入恋爱轨道. 爱情就是这样奇妙,不是什么高富帅的他,只是一家企业的司机,但却俘虏了她的心.他比自己小3岁,棱角分明的脸庞透着成熟的男人味,高超的厨艺让她舌尖的每一颗味蕾都兴奋,体贴入微的照顾更让她觉得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她和他沉浸在热恋中,并憧憬着那个浪漫婚礼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舌尖热,"舌尖体"语言更加规范,而且更灵活运用超常搭配手法和多种语体风格杂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本文研究"舌尖体"的超常搭配和语体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存垣 《老友》2009,(4):55-55
患口腔炎者,一般都有舌尖和口腔常出现小红疹块,中心色黄,溃疡疼痛,伴口腔发烧,吃饭喝水艰难,久治不愈。不少患者为此寻找良方。口颊、唇、舌以至口腔发生溃烂,出现小泡疹块,发红、  相似文献   
4.
陈晓卿导演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在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旋风,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反应中国美食文化的非黄金档纪录片能有如此成功。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上都在讨论这部片子,甚至有人模仿他的创作方式拍了各种版本的"舌尖上的大学"、"舌尖上的宿舍"等等网络视频作品,大街上的各种广告标语都纷纷效仿"舌尖体"。可见,《舌尖》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已经取得了稳稳的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舌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如此的追捧呢?本文将对它的成功因素做一分析,希望能对后来同类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莎 《青岛画报》2012,(7):94-95
坐落于东海路极地海洋世界的青岛老船夫1927大酒店,整体布局营造出船舶主体的场景,夜幕下的主体,灯火阑珊,金碧辉煌,灰蓝的天与之成相,辉映出一幅大气的水墨油彩。置身大厅就像徜徉于海上的甲板,一群鸬鹚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夜幕降临的窗外,海浪拍打着海岸;华灯升起的屋内,高朋满座,尽是欢声笑语。酒桌上的菜很多,粤菜、湘菜、川菜、鲁菜、上海菜……带给食客的是舌尖上的种种诱惑。因之八月的青岛最热闹,我们首先推出的是老船夫的海鲜系列菜品。在这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器官及其发音部位进行讨论.根据发音实际,指出这两组辅音的主动发音器官之一是舌叶,而非舌尖.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X”是在流行语“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形成的流行语模.能够替换X的成分以双音节名词居多,整个结构的意义不能由组成部分直接推导出来,但与“舌尖上的中国”有联系,是典型的图式构式,表达“相关”的构式意义.流行语模“舌尖上的X”的形成和演变主要经过潜词期、创词期、蔓延期和定型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9.
摘要:通过对以“舌尖上的X”为标题的新闻的整理归纳,分析“舌尖上的X”在传播中产生的语义和句法构成的演变,发现其在 模仿复制传播过程中的局限性,揭示语言模因传播中造成的词义固化、语义不明等问题,同时还注意到了指称名词成为模因之 后造成的以偏概全的标签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空间差异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时间序列,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四川省仪陇县裕民镇方言中古阳声韵发展为n、■二分型,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四川方言音系》和其他汉语方言,认为中古阳声韵的演变历程为:从vm、vn、v■三个韵尾演变为vn,然后舌尖作势而未抵住齿龈并鼻化成为vn,随着鼻化或者舌尖特征消失而成为vn,随着鼻化或者舌尖特征消失而成为vn(v),最后成为口元音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