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整体细读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变成女人的男人》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其在青少年成长中发现社会邪恶的主题意义,并对其叙事手法、结构和影响等进行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小城畸人>体现出的生态思想.本文认为小说通过描绘温士堡镇居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探究,展示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入侵下精神匮乏,行为怪异以及欲望的膨胀,而主人公乔治·威拉德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表明作者追求自然与人和谐一致的美好愿望,从而完成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根牙签被载入了文学史。它实在是一根再普通不过的牙签,它的不寻常之处,是因为它杀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美国人舍伍德·安德森。作家把这根牙签放在一杯马丁尼的杯口,端起杯喝了一大口,于是牙签刺入咽喉,杀死了他。这个凶器、这种死法,让作家之死毫无悲壮可言,跟多年以后海明威的一枪爆头完全不可  相似文献   
4.
李玮佳 《南都学坛》2012,32(5):136-137
<正>19世纪末,美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其中经济发展地区逐步开始向中西部转变,安德森的小说集《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中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位于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作品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新建城市文化对中西部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文化转型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的巨大变化,此种改变主要表现在新、旧文化两性形象的变化上。这其中以《虔诚》四部曲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林中之死》与《祝福》文本召唤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凡 《中州学刊》2006,(5):273-274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在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召唤结构”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这两部小说在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对死亡场景的描写等方面均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从二者所揭示的思想深度看,《祝福》比《林中之死》深刻。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舍伍德·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个由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西部小镇,镇上的人们行为怪异,被称为畸人,伊莉莎白是无数畸人中的一个. 借助关于疯癫形成的社会机制的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解读伊莉莎白在少女时期、婚姻中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爱情,分析伊莉莎白因爱而畸的外部社会原因,警醒当代的人们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保障女性在变化的社会机制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及物性系统这一角度切入,尝试探讨舍伍德·安德森《手》的相关文体特征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体现人物的主题性特征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发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及物性系统为人物主题性特点的推导提供有力的语言依据。及物性系统分析有助于突显作品主题以及彰显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母亲》中的母亲出发,以苏珊.桑塔格有关"疾病"隐喻的论述为依据,探讨了"疾病"的隐喻性意义及其是如何在叙述者的操控之下他者化的,还对为"疾病"所困的畸人母亲进行了考察。文中的疾病意象,是母亲情感状态的外部呈现;叙述人把附着于母亲身上的疾病抽离出来,使其成为与人对立的他者。从无意义的疾病,到图像化、隐喻化、他者化的疾病,再到为疾病而设的畸人,由此,安德森借助疾病编织了文本的叙事肌理,并以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20世纪初普通人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的显著特点是不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抛弃以情节为主的传统手法,善于运用顿悟、视角转换、开放式结尾等多种叙事手法着重探索人物的内心隐秘与畸变。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叙事理论,对安德森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鸡蛋的胜利》的独特叙事手法和结构等进行简要的解读,探讨其作用,以及对美国现代文学和年青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可以自由选择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背景下,选择本身成为一种荒诞和无意义的存在,甚至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精神的畸形,呈现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以安德森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鸡蛋的胜利》为例,结合美国现代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美国梦”的变异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对安德森小说中体现的这一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予以具体分析,探讨在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失落和畸变,以及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