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8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在实践互动中对现实实践的高度概括 ,其现实意义是形成关于一定实践方式的既有社会普遍性、又有历史连续性、同时也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的现实标准 ,即实践中道。这种实践中道在实践的互动互生中追求实践的现实标准 ,与传统中庸论通而不同 :它寓主体性与实践互动之中、寓实践互动于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方式之中 ;与西方近现代、后现代哲学理念也是通而不同 :它立足于实践本身的信息化、社会历史化发展而追求现实的实践标准 ,超越了近代以来以主客二分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化思维及其形而上学 ,将哲学彻底融入社会实践之中 ,并在实践本身的有效互动中实现哲学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两晋般若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小乘佛学的影响,这无论从当时的佛学历史脉络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可以找到其线索。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是其伦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书中阐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德性就是中道”,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与德性相关的选择性、实践理性以及与社会性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这些对当代道德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玒燕 《理论界》2013,(3):119-121
天台智顗与禅宗道信都将一行三昧纳入了自己的修行体系,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此,本文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文章先对智顗与道信的一行三昧法门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二者的一行三昧禅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同一来源的同一法门在不同的宗派体系中显示了不同的风格与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相似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共同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们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内容、实现途径以及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方面对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进行剖析,以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6.
论"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的思想在中国历史渊源流长,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周易》倡导“中和”精神,儒家践行中庸之道,佛家崇尚以中观法,道家提倡守中致道,都从不同角度深刻地阐发了“中”的思想。万物皆有中,中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属性,“中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中和是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汉代羌中道是经河湟地区、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古代通道名,是东西横贯甘青地区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期,一是吐谷浑时期,二是唃厮啰时期。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关键节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历史时期享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德性、中道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阐述,对他的幸福观作了一次梳理,以期其德性幸福观能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亚氏德性论“中道”概念的界定、实现途径以及人们对于它的一些误读来阐述亚氏“中道”思想的精髓。以“中庸”“时中”思想为例,揭示“中道”思想存在的“二维向度”问题,进而尝试引入一种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背景的辩证的否定观,走一条富有时代精神的带有“中间偏左”哲学范式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崇尚中道,主张“和而不同”。“中和”精神是儒家推崇的人生境界,集诚信与仁爱为一体。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礼制文化是一种等级和谐,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而中和精神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理想,是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