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正>当我们挚爱亲朋身上充满负面情绪,成了"垃圾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但也要量力而行。女人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闺蜜。闺蜜相见,就免不了互相倾吐苦水,寻求安慰。表姐的闺蜜—也是我认识的一个女孩,最近遭遇了人生低谷:工作不顺、婆媳关系恶劣、老公疑似出轨……总之,你能想到的倒霉事儿,似  相似文献   
3.
扁鹊是春秋时期的神医,但少有人知道扁鹊兄弟三人的医术其实都很高明。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最  相似文献   
4.
叶成伟 《老友》2008,(10):44-44
世界文豪高尔基说:"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国也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的格言。由此足见读书对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尤为重要。老来正是读书时,是与时俱进的需要。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这就面临着许多亟待学习的新东西。老  相似文献   
5.
董奉是一位汉魏之交长期活动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巫师,在庐山归隐终老后,被后世塑造成一位道教仙人的形象,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其标志性符号有"福山"杏林"等。然而,董奉的形象并非一直以"神医"得以彰显,而是经历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自汉末以来,董奉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三次建构:从葛洪《神仙传》中的道教仙人形象记载,到唐宋时期对其仙人身份的官方敕封和道教徒推广,再到元代以后逐渐由文人士大夫对其医者形象的再次书写,董奉的形象经历了民间巫祝—官封神灵—仁心良医的转变。董奉形象的第一次建构缘于早期道教争取官方与民间支持的发展策略筹划;第二次建构则缘于唐宋时期国家意志与地方传统结合下地方宗教对合法获得收益与支持的认识实践方式;第三次重构的原因主要是元明时期医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人士大夫赞誉医者或借喻标榜自身德行的儒医结合倾向的具体表现。但在这几次形象建构中,董奉的超自然属性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新的神迹,而且因后人加注而屡遭失载,进而限制了董奉信仰的广泛流传。经过这三次人物形象建构后,与华佗、张仲景不同,董奉在元代之后甚至未成为十大名医配飨三皇。而民间、官方对董奉的态度,也从魏晋时期的民间崇拜,至唐宋时期官方认可并大加敕封,南宋后已变为"事迹失注",最终成为元以来文人士大夫赠答歌颂的良医标杆,并被固定下来至今日。在董奉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完成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体现了历史人物建构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不为良医,则为良相"这一范仲淹的名言,对宋代儒医阶层的兴起及此后医生社会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际上,这一名言非但不是范仲淹所言,甚至很可能与他本人无关。"良医良相"说至少在12世纪中期以前并未对社会造成什么实际影响,虽然13世纪以降,其意涵被不断阐发和引申,但在国家相关的制度性规定和社会指标性身份认定的束缚下,其实反映出了明清时期医生的身份和地位难以真正"向上提升"的窘境。而且,"良医良相"说本身,不仅无助于作为职业的医生的地位的独立和提升,反而强化了人们将其视为儒的附庸的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