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2,(10):8-8
日前,“钢琴王子”郎朗斥资千万在广州创办了奢华的音乐艺术交流会所——朗涯。会所的会费不菲,成为该会所终身会员需一次性缴纳12.8万元作为入会费用,并每年支付将近1万元的会所维护费。首批“个人终身会员”将得到一系列奢华服务,甚至其子女都将优先得到在“郎朗音乐世界”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为弘扬中国文化艺术,增进中加友谊,2012年应加拿大世界华人艺术文化交流基金会的邀请,《中华儿女·书画名家》杂志社特推荐国内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赴加拿大参加中加艺术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采取邀请与征集的双重方式。凡入选艺术家均将受邀参展在加拿大2012年8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书画名家年度国际交流展',活动期间还将推出加拿...  相似文献   
3.
明代瓷器与汉藏文化艺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娣 《中国藏学》2002,(3):107-116
西藏传世的明代官窑、民窑瓷器和汉、藏文献记载表明:明代内地瓷器源源不断地输入西藏和其他藏区,对改善藏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内地宫廷和民间使用的瓷器也受到藏族文化艺术的浸染,汉藏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在明代瓷器上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常任侠在毕生的艺术史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艺术"和"巫舞同源说"两个著名命题。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乐舞史和中外艺术交流史三个维度展开,将艺术交流与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借助现代考古学方法和艺术比较研究来建构东方艺术史的图景。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开拓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奠定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对中国当代的东方艺术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作为珍贵的艺术文献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东方艺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艺术史奠定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山 《百姓生活》2012,(9):49-50
正~~  相似文献   
6.
7.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先生领衔的昆曲<牡丹亭>的公演,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而作为日本一代艺术大师,拥有"歌舞伎的奇迹"、"梦之女"等美誉的坂东玉三郎如何走上女形(男旦)表演技艺之路?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又如何放下身段,克服语言障碍,演绎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努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就要打破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西方中心主义”,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问题上,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倡导并践行的东西方文化“汇流”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传统与现代的汇流推动东西融合、古今一体,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其次,经验与情感的汇流可以增进认知,建立好感,营造顺畅、有利的传播环境。最后,本土与国际的汇流有助于培养重视艺术传统、具备国际视野、贯通中西的艺术接班人。据此,以周文中为代表的华人艺术家借助中西方在“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共通之处,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并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其有益经验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及当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1+1——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为跏众提供了开放性的7个答案。正如“1+1”所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14位艺术家,在去年进行了“1+1”的组合配对,历经半年多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