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论节会活动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传果 《学术交流》2006,(12):109-112
21世纪城市之间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形象的竞争。节会活动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各地举办的节会活动,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对象,但都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展现了城市综合实力,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美化,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形象。要举办好节会活动,必须做好节会活动的主题创意与策划论证,找到一个好的活动主题,拟定出科学周密的节会活动计划方案,全方位做好节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南岳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节会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南岳区居民对本地开展的节庆旅游总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除职业(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关)一项外都无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南岳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节会经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成为一个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桐庐首届山花文化旅游节已初步显示出节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商机的魅力乡村“蝴蝶效应”。节会经济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带动旅游、经贸发展,推进城乡文明。增添城乡活力,促进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5.
蜀人好游乐,此种风气在秦汉时即已流行,到唐宋时达于极盛,而宋及以后记载尤多。前蜀后主王衍《醉妆词》云:“者边走,那边走,总是寻花柳。那边者,者边走,莫厌金樽酒。”生动描述了五代时期成都五光十色的游赏娱乐盛况。北宋田况、苏轼、韩琦等都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了蜀人好游乐、蜀地游乐文化发达的特点。蜀人的游乐活动又以民间节会为主要载体,仅以元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所载,一年即有游乐活动二十四次之多,大致有游江、游山、游寺、郊野游等几大类。这些游乐活动常常由政府主导,参与者众、官民同乐、城乡同乐,这在宋人诗文中留下了很多生动的描绘。唐宋时期的这种群众性的游乐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最典型的是成都的灯会、花会以及乡村旅游。此文以民间节会活动为“窗口”来观察透视此时期成都游乐文化的诸多方面,或可对苏轼所言“蜀人游乐不知还”这一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对今天利用民间节庆活动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淳风化俗及沟通民意、宣导民情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7.
节会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节会正在由民俗文化走向消费文化,大量的节事活动、节日民俗被包装成可出售的旅游商品。侗族因其特殊的物候与历史条件创造了大量民间节会,具有丰富的节会文化资源。一方面侗族节会旅游取得成功的品牌效用,另一方面侗族节会文化符号在商业开发中被大量盗用而丧失了"本真性"。对节会资源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确认侗族节会标志性符号代表物、科学施用节会资源商标注册、科学确认节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客体,这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一种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