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易庵先生是近代以来扬州印坛的重要印人.其篆刻艺术以秦汉印为"源",对明清和近代印学流派印人印章作精当的吸收,形成个人的特色.其印章法上得秦汉布白之意,用刀得晚清印人刀法,而以"冲"、"涩"运之,并以碑版入印,形成了清穆醇和、淹雅简约的印风.这种烂漫之趣、生涩之美、自然之韵在现代印坛另辟一途,富于新的审美趣味,丰富了当代篆刻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29日至8月1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的组织指挥下,受灾地区各级组织和广大军民密切配合,经过76小时的全力施救、科学施救、精心施救,69名被困矿工无一损伤地全部生还,成为我国煤矿抢险救灾最成功最完美的一次。创造了煤矿救援史上的奇迹。据介绍煤矿属国有地方煤矿,1958年建矿,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需要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盐船水运为盐业运输主要方式,盐船失事则会严重影响盐商营运与国家盐课收入。清初,清廷即出台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食盐水运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后随盐区盐业经济发展,更将该条例从权宜之法发展至常法,直至升级为国家大法。然而,有清一代,“淹消补运”条例在实践中不断遭遇来自违法官吏、不法船户甚至盐商的破坏。这促使该条例在整个清代不断得到修订完善并于清中后期逐渐形成较系统的“淹消补运”法制体系,但其实践效果仍然陷入短期时好时坏、长期不断恶化的困境。纵使如此,因“重商”成为近代以来国家发展共识,“淹消补运”条例在屡遇撤销提议的同时,一直延续至民国。清代“淹消补运”条例演变的漫长历程展现了清廷为平衡“杜弊”与“恤商”而进行的艰难探索,同时也彰显了清代盐业国家法制体系的弹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淹城的所有记载、推断、考据、论点,包括众说纷纭的与古代奄族迁徙关系的判词,其原始依据,均来自一条孤证--<越绝书·卷二·外传记·吴地传>.自<越绝书>成书后,过了约800年,"淹君地"的记载,才再次在史志典籍中出现.这些记载,均标明传自<越绝书>.从文本资料传承的角度看,真正的"淹城之父",是南宋<咸淳毗陵志>的作者史能之.清代<康熙常州府志>作者陈玉璂直接断定"淹城"为奄君所有.认为奄君和他的女儿,都葬在奄城.至此,"商奄说"正式出台.陈玉璂成为"商奄说"之父.但史料表明,陈玉璂关于"商奄"的认定,是不可信的.关于淹城是奄国南迁后的都城,目前,既无地下文物作证,亦无明确的文献记载.根据<说文解字注>判断:"淹"与"奄",在中国古代是不通用的.另外,<越绝书>中的"吴所葬",有可能是"吴所筑".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可能与"淹君地"无关.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目前情况下,与奄国无关.  相似文献   
5.
6.
利用稗草淹青养殖泥鳅,即在池底种植稗草,这样既能使稗草淹青养鳅,又能改善池底底质,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花工少、成本低的生态养鳅新模式。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稗草种植。5-6月均可播种。播时排于池水,将稗草籽均匀地撒在池底泥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地将池泥刮一下,使稗草籽入土,每667平方米(1亩)用  相似文献   
7.
8月1日 就是我们的生日 雨后的刘家山,那矿井架上的红旗依然在风中飘扬.煤矿淹井事件中,被困矿工人数最多的王家后乡王家后村,在经历了几天的紧张、焦虑、不安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  相似文献   
8.
范园情思     
李向阳 《中华魂》2014,(12):44-45
正对范仲淹,我还真是心仪已久。我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的时候,作文题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幸亏自己背会了《岳阳楼记》,还对范老先生的诗词《渔家傲》、《苏幕遮》熟读成颂,在文章中还旁征博引范仲淹的词加以印证。这一年,托范老夫子的福,100分的语文我考了93分,作文竟然是满分。这真得感谢范仲淹先生。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忧国忧民,“行求无愧于圣贤,学行有济于天下”,继承并发扬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积极谋求固邦厚本之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他对时弊有着清醒的认识,既提倡量才为用的做法,注重选拔经邦济世的官吏,又从整顿吏治的目的出发,主张实施连坐,重视官吏的监督和考核。为官员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做出了贡献。他曾主持著名的庆历新政,提出改革时政、厚禄养贤的策略,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高薪养廉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范仲淹的廉政思想、改革方略和人格魅力,对于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乙 《快乐青春》2011,(6):73-73
冯笛进城,看见路旁有许多人在排队。一打听,原来大家在求取“淹不死的秘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