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天佑 《中州学刊》2003,(4):113-116
范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史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 ,提出“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的主张。这个主张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历史著作中文与意的关系问题 ,第一次直接强调了史识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次揭示了恰当的文辞表达的必要性。范晔揭示了历史见解与语言表达的对立统一关系 ,提出了自己的撰史原则。从历史认识论角度考察 ,范晔这一主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冲 《北方论丛》2007,(5):65-67
《后汉书》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韵语材料,这对于研究东汉以及南朝时期的语音,是极其可贵的。而且只有弄清韵例,才能更好地分析《后汉书》的韵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后汉书》的韵语作为研究对象,阐释散文韵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元嘉时期赋学批评的材料比较有限,通过范晔《后汉书》对东汉抒情言志赋的载录情况,可以看出"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观念对范晔的影响。结合《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文苑传赞》等以及元嘉时期的创作实例,印证了范晔重视声律、重视藻采的审美追求及其赋体分类观念。檀道鸾认为赋颂"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则说明这一时期的赋学批评已意识到了赋体来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是羌族史研究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范晔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的羌汉关系第一次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而且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敏锐的目光看羌汉关系和羌族对汉族的影响等等.在观点和方法上对后人多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9,(2):16-21
范晔出身儒学世家,少时博涉经史,但却生逢儒学式微的时代。他著述《后汉书》,意欲修旧起废,采用以史明道的方式表达对于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在《后汉书》中,范晔设置《儒林列传》,在总结东汉儒学发展历程的同时,力求呈现出儒学发展的新气象与新特点。范晔对东汉人物的评价,贯穿着以儒学作为衡量标准的主线,这既反映了他历史评论的特色,又显示出他历史编纂的局限。透过《后汉书》的历史叙事,折射出范晔批评佛教、谶纬,推崇儒学的撰述意旨。  相似文献   
7.
南朝刘宋时范晔既是史学家,也是文学美学家。于《后汉书》,首辟《文苑传》,成正史文人传记之先导。善在文史合议中发论,于前人史著,不惟评其史学价值,而且论其文学水准。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是其文学美学思想的集中表述,也是中古文学美学史的经典文献。首言文意为主,首分文笔界限,首以文学审美之法撰写史之传论赞词。发论与撰述珠联璧合,史思与文情桴鼓相应。范晔于中国史学-美学实有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说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开篇未能脱俗 ,是其史论中一个败笔。然通观其帝纪后论 ,则清晰地揭示了东汉皇朝从中兴走向衰亡的几个转折 ,堪称卓识。以其同前人袁宏、后人司马光的史论相比较 ,亦可印证范晔的卓识。今人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王文兴的小说注重深入人物的内心,对潜意识进行细致的探索.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恰能分析范晔性格中本我的膨胀、自我的失衡和超我的无力,从而导致其自我囚禁、恨父厌己、日渐萎顿的三重悲剧.展示台湾转型时期小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质疑与颠覆.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前四史之一的范晔《后汉书》不仅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还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范晔为东汉时期众多的文学之士立传,还在诸传中著录了他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文章对范晔《后汉书》的著录体例及作品、作家品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范晔不仅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也注意到了文学的情采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