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由考察马森与姚一苇1960年代话剧里"荒诞剧"艺术手法,了解台湾剧作者如何接纳"荒诞剧"。他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舞台形象、表现手法方面,都有着与荒诞剧相像的地方。这种艺术表现突破了过去写实或拟写实的剧作,丰富了台湾剧坛的生命力,成为台湾话剧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台湾话剧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还对70年代以后台湾话剧的舞台观念与演剧实践的变革产生了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荒诞意识决定荒诞剧创作,中西舞台上的荒诞剧创作手法可以互相借鉴,但荒诞意识是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与主观色彩的,这在中西的荒诞剧创作中是有明显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悲剧是诗国的瓦解,诗稿的焚烧,诗意生命的毁灭,最后只剩下诗的灰烬与废墟。《红楼梦》的荒诞剧意义,则是“诗意栖居”被视为“痴人说梦”、愚人犯傻,做梦者全是无知的蠢物与孽障,而聪明人则全都去追逐黄金的好世界。最后剩下的只是灰烬与废墟,骷髅与“土馒头”。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使用艺术技巧,使文学形式变得困难,使文学对象变得陌生。现代派文学通过陌生化的表现方式异化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人们内心阴暗、焦躁甚至是放荡的隐晦状态。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中国荒诞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以其关注现实人生的荒诞体验而成为中国荒诞剧鼻祖,它所倡导的荒诞精神与后来西方荒诞派戏剧不谋而合.文章通过对"庄周梦蝴蝶"、"浑沌凿七窍而死"等经典文学案例的剖析,挖掘出《庄子》独辟蹊径的荒诞美学思想,对人类荒诞生存境况的思考,更证明了"荒诞"是全人类共同精神体验的产物.从《庄子》开始,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荒诞概念得以建立,荒诞美学得以形成,并对后世文学特别是中国荒诞剧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8,(2):133-138
不同于西方荒诞派戏剧,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式荒诞剧在对世界保持有限怀疑的前提下,本着对现世人生的责任,从未包含终极绝望的内核.1980年代上半期的荒诞剧富于建构热情,具有庄重性;1980年代下半期的荒诞剧呈现着离奇世相,发挥了社会讽刺的功能;而1990年代以来,对人类悖论武生存体验的叹息成为荒诞剧的常态选择.由于追问、深究态度的缺乏,中国式荒诞剧的深刻性与力量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具有浓厚的反对整体和解构中心的多元论世界观;反精英文化及其走向通俗的价值立场;玩弄拼贴游戏和追求写作快乐的艺术态度;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拼合法,不连续性,滥用比喻,混同事实与虚构等特点。而贝克特戏剧《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的典范:戏剧人物具有很强的反传统性,人物个性荒谬、不可思议;戏剧语言支离破碎、匪夷所思;戏剧情节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清代荒诞剧的主要作家作品作了概要而较为全面的论述。清代荒诞剧具有浓厚的幻灭与荒诞不经的时代特色。出现了大量古今同台和跨越时空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和以大型幻诞与梦幻形式为建构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先锋文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勃兴 ,不但显示出中国人感性心理由审美到审丑的巨变 ,而且导致了文学美学形态趋向于喜剧性或泛喜剧 ,它包括反讽喜剧和荒诞剧等亚类型。本文试图索解隐藏于先锋文本中的这种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