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古代诗词中莲荷意象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其昌 《社科纵横》2005,20(2):176-177
中国的古代诗人钟爱莲荷,从而形成了一个莲荷意象群;这可分为:莲荷的君子意象;莲荷的佳人意象;莲荷的爱情婚姻意象;莲荷的向往美好事物和美好情境意象;莲荷的离愁悲苦怨恨意象;莲荷的忆旧怀人意象等。莲荷的意象具有“递相沿袭性”及“多义歧解性”,具有超限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荷花的故乡,古往今来,莲荷与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逐渐形成了情趣盎然的"荷花情结"."荷花"对华夏社会文化生活的观照具有普施性,它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文化,荷花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荷花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宗教地位,并在佛学信仰体系中昭示着光明、美好、高尚和圣洁的审美教旨.  相似文献   
3.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5,(16):50-50
夏秋时节,莲荷盛开,风韵飘逸。莲者、荷者一物异称,近年考古新技术探明,其至迟于公元前3000余年已在中华大地扎根,并非只原产于印度。几千年来,莲荷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金陵莲荷,也故事多多。  相似文献   
4.
莲荷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生殖崇拜、佛性与修行、世俗功利和理学人格修养等几个方面,莲荷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而由莲荷原型衍生出来的莲纹造物形式也和其文化蕴涵是一脉相承的。对莲荷造物原型、文化蕴涵、时代流变,以及其未来拓展进行比较性研究,对推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忠心孝老情     
陈福春  叶若林 《老友》2014,(12):31-31
正2014年8月22日上午,秋雨纷飞,我们慕名来到江西省横峰县莲荷乡义门村,拜访"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候选人物——义门村村民滕忠厚。两鬓花白的滕忠厚,今年73岁,在妻子去世30年后仍一如既往地孝敬岳母,事迹感动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风雨几十年,滕忠厚信守承诺对岳父母尽孝,被乡邻称为"孝子女婿"。"这几十年来,我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舒适,已经很知足了。"91岁的丁茶香眼含着热泪说。老人慢慢地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莫高窟的16个洞窟的藻井位置中都绘制有"三兔共耳"图案,此图案最早出现于隋代,最晚消失于晚唐。长时间以来,学界对其来源和蕴意颇有争论。经过研究可以看出,"三兔藻井"图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荷崇拜、北斗、月神以及佛教信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磨喝乐"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大黑天神",唐代前后随着佛教在中国大面积流布而渗入中原,并与中国的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化成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文化模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美术样式。随着信仰观念的多元化,偶像崇拜的游戏化,"磨喝乐"的商品化等因素的产生,两宋时期非常兴盛,并且一直持续到元代晚期。其形象通常是用土、木、玉,石等材料制作的儿童模样的偶人。最初用于"七夕"节的供奉崇拜,宋以后成为玩偶和饰品。因其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及鲜明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属性,使它在民俗学、社会学、美术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